看车买车时,我们总会被那些“高大上”的设计所吸引,觉得科技感十足。
可等真开上了才发现,有些设计纯粹是好看,根本不实用…
比如说隐藏式把手,不仅紧急救援时不方便,冬天还可能被冻住,开车门都成问题!
那么,除了隐藏式把手,还有哪些让人又心动又无奈的设计呢?
其实无非就是这3个,大家在买车时可得好好掂量掂量!
首先,就是无框车门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豪车上不都用这设计吗,怎么就“中看不中用”了呢?
的确,无框车门看起来很酷,跑车范儿十足,很多豪车都爱用。
可放到平价车上时,问题就来了。
首先,密封性就是个难题。
说白了了,相对于有框车门来说,无框的噪音真的很明显。
尤其是长途驾驶时,耳边的“呼呼”的噪音,真的让人头疼。
别问豪车怎么没这问题——一分钱一分货,你怎么跟人家比?
此外,到了极寒天气,这设计还可能让你“吃瘪”。
因为无框车门在开启的时,会自动往下降一点,但车窗在冻住的情况下,无法降下来。
于是乎,车门就无法打开了。
本来天气就很冷,你还站在风中开不了门,折腾半天都没反应——那感觉真的很绝望。
所以,除非车子用料特别好,不然这种设计真的要慎选。
不然,真有可能掉坑里!
其次,则是全景天窗
全景天窗无疑是很多人选车时的“心头好”。
因为打开天窗,阳光洒满车内,那种浪漫的感觉,真是让人很心动。
可等到实际用车时,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拿我的经历来说,去年12月刚提新车时,也是觉得这功能很完美。
可到了夏天,直接欲哭无泪——那种热度!车里瞬间变成了个大蒸笼。
说白了就是春天感觉很爽,夏天就开始嗮秃头了。
也是因为这样的缘故,甚至有人在车内打起了伞!
当然,更多人会选择购置遮阳帘——但这么一来,还有什么意义呢?
除此之外,天窗的维修费用也是个大坑。
因为玻璃很脆弱,而且,再好的玻璃也会存在“自爆”的情况。
一旦这种风险发生时,维修费高得吓人….
这可不是乱说,因为一个全景天窗的更换费用高达4000-5000元,豪华车型甚至过万。
考虑到用车环境的复杂性,真的得掂量下自己的财力,能不能接受这个费用。
更无奈的是,时间一长,车顶还会出现密封条老化的问题,很可能导致渗水的情况出现。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有些车主还反馈,天窗漏水直接把车内变成了“水帘洞”,真是心酸又郁闷!
最后,就是电子后视镜
从有框后视镜到无框后视镜,然后到现在的电子后视镜。
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汽车设计上的一次巨大的进步。
毕竟,没有了传统的玻璃后视镜,取而代之的是摄像头和显示屏。
如此一来,事业更大了,盲区更小了,受环境的影响也变得微乎其微。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其实这玩意并不好用。
因为以前变道时,还能顺带看看周边的行人和电瓶车的情况,避免风险。
但采用电子后视镜以后,眼睛都不知道该怎么看了:一会得盯着显示屏,一会又要看看窗外,简直就是无奈!
糟糕的问题还在于,因为实现的转换,很可能忽略细节,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此外,用过“倒车影像”大家就会发现,屏幕显示的车距和实际的车距,往往存在偏差。
因此,使用电子后视镜以后,近距离变道变得很难——因为你很难判断实际的车距了,压根就不敢冒险。
考虑到这东西还是电子产品,维修起来,往往价值不菲,真的很不划算。
总的来说,作为消费者,选车时还是稳妥一点好。
创新确实很吸引人,但很多新功能刚出来,总会有不少问题和小毛病。
与其着急尝鲜,不如再等等,等这些功能经过时间考验,成熟了再说。
到那时候,再体验这些“高大上”的功能,其实也不迟,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