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下午,弘标认证和充电头网主办的“守合规制度,建良性生态——Qi认证合规知识讲座”取得圆满成功。讲座上,各位资深业内人士分享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和重要信息。其中,来自Resillion韧联测试运营总监张凡给大家带来了《兼容性测试在合规中的重要性》的内容介绍。
兼容性测试在合规中的重要性
兼容性在整个工作流程扮演什么角色?在完成合规性测试之后,会进入验收测试和互操作性测试阶段,所谓的IOP测试,在这两步完成之后,厂商才会进入一个定案以及最终检查的阶段,最后得到Qi认证的发放。
已经做了合规性检测,为什么要做兼容性检测?兼容性检测对于合规有什么意义?兼容性对于合规是一种非常必要的补充,无线充产品分为Rx和Tx两个部分组成,两个设备实际交互有一定要求。Qi技术有着简单易用、安全、一致的优点,从最终用户的体验出发,自然诞生了一些兼容性的要求。最终产品不仅是单一的产品,还带有其他用处,比如NFC近场通信、WIFI等,多个子系统同时存在的情况,他们之间的互相干扰很难通过简单的合规性去验证。市场上众多Qi产品,各自的设计方案不同,面临一个合规性的要求会有很多技术路线。合规性考虑具体的标准怎么实现,怎么限制,但不能定义各种各样的用户场景和用户方案,兼容性可以帮助Qi标准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场景。
Qi的Test Bed(兼容性测试床)需要什么样的设计特点?首先是品牌,市占率比较高的品牌会优先加入测试服。第二点是特殊的品类,尽量覆盖市面上所有存在的品类和随着技术发展诞生的新品类。随着使用场景的变复杂,会有不同的设计组合。Qi自身是一个不断进步的标准,每一次更新后,早期通过认证的产品会优先加入测试库。根据WPC相关规定,尽量把所有Rx产品纳入到兼容性测试库里面。
如果没有能够正确的验收和互操作性不达标的情况下,产品被释放到市场上去了,会存在风险。首先最大的风险是充电不兼容,非常影响用户体验,甚至造成一些安全隐患。当功率逐步推高之后,会存在电器或者热管理上的风险。合规性测试中的热管理测试是设备本身,并没有涵盖两个设备在配对情况下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WPC存在监管,没通过Qi测试而擅自使用Qi标准会面临法律风险,不仅是市场监管,还会监管兼容性测试图。
最近的两种监管案例情况,一种是频率不合规,从测试库中被移除;另外一种是输出的阻抗指标不合规,也从测试库中移除。WPC会员对Qi的Test Bed进行了一些常规的校验,发现这些问题,向WPC提交这些问题,由于厂商没办法提供完整的合规测试报告来确定结果,WPC做出一些监管措施。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整个IOC流程,汇集了几个常见问题。兼容性测试周期与测试库的数量是强相关的,周期取决于测试库的数量,本质就是确保每一个Test Bed都能配对上,完成充电操作,不管是Rx还是Tx。Qi1.3的测试库Tx大概有200个,Rx大概有160个,导致Qi1.3的测试时间比较长,约5个工作日以内。Qi2.0的测试时间相对更短,测试库Tx有45个,测试库Rx有55个,Qi2.0的兼容性测试可以保证在2天以内。
认证样机的分配,提供5台Tx样机全部交给ATL实验室,合规性测试完成后,ATL实验室会选择2台样机发给兼容性实验室,另外2台发给作为对照的另外一家兼容性实验室。认证通过以后,兼容性实验室会保留各自手上的样机,ATL实验室会保留另外3台样机。对于Rx需要提供7台样机,ATL实验室保留1台,兼容性实验室保留6台。复检流程常见问题,兼容性测试不成功进入整改流程,厂商需要对样机进行整改,整改完成以后,需要将样机送回ATL实验室去做完整的合规性测试。再第二轮合规性测试通过之后,再重新移交样品到兼容性实验室完成兼容性测试。
Resillion韧联是一家全球企业,汇集了全球700多名员工,热衷于最佳质量保障,自动化,测试技术的专家。韧联提供咨询技术支持和测试服务,主要专注于技术实验之间的互操作性和自动化或是测试方案的开发工作。作为一家全球有端到端能力的公司,韧联在欧洲、美国、亚太地区都有分站,不管任何行业,在哪个国家,或是数字化历程的哪个阶段,韧联都将伴随你左右。
韧联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软件系统测试开发,媒体内容质量检查,网络安全以及兼容性或符合性测试的方案开发实现,部署和维护。
有任何IOP方面需求和问题,可通过以上方式联系韧联。
充电头网总结
兼容性作为合规性的补充,也是Qi认证产品的关键一环。大家平时使用Qi无线充产品能广泛兼容,就得益于兼容性测试。兼容性测试覆盖市面上所有存在的品类和知名品牌,测试各种可能遇见的复杂场景,通过测试的产品可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无线充电体验。如果没通过兼容性测试的产品使用Qi标志,会面临法律风险。韧联是专注于技术实验之间的互操作性和自动化或是测试方案的开发工作,提供兼容性或符合性测试的方案开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