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淘资源 交流杂谈 城市谐音梗,city不city?

城市谐音梗,city不city?

广告位

 “city不city”出圈后,某品牌紧跟热点发了一组中国city的谐音梗海报引发关注。

  城市谐音梗并不是新鲜事儿,在坊间盛传谐音梗要被扣钱的时候,不同的城市谐音造句却引发各自城市人们的会心一笑。

  谐音可能不是最高级的幽默,但不代表它没有好的创意,谐音历来是人民群众对语言运用的生动实践,古今中外都一样。

  都是城市谐音,谁家最city?

  网红热词天天有,最近轮到了“city不city”。这个中西合璧的热梗,连外交部都知道了。

  热点就是用来跟的,趁着这波热度,以“9块9”出名的咖啡品牌瑞幸迅速发了一组“中国city”的谐音梗海报,画面很简单,要么是其全国各地门店照片,要么是简单粗暴的大LOGO小蓝杯,重点在文案:

  北京:为了这杯,我选择了北京离乡

  天津:到点下班,天津地义

  厦门:请帮我开一厦门

  成都:怎么可以好喝到这种成都

  福州:身在福州不知福

  杭州:三百六十杭,州末不太忙

  上海:没有买卖就没有上海

  新疆:啥?你再重新疆一遍

  金华:浓缩就是金华

  汕头:这味道真让人汕头

  苏州:苏州自有黄金屋

  拉萨:人生就是吃喝拉萨睡……

  怎么说呢,“City值”的确拉满,就是听起来好像有点口音。

  城市谐音梗实际上完全不新鲜。得益于很多地方对推广自家城市形象的用心,加上网友们的二创热情,几乎所有城市都已经被玩了一遍。

  追溯最早的发端,大概是一些城市突然因为某个点成为网红之后,各地网友纷纷寻找自家的亮点,就有宁波网友发问:云南有泼水节、淄博有烧烤,我问你宁波有什么?

  神回复就出现了:宁波打的电话已关机。

  富有娱乐精神的网友们立即发现了这个赛道,纷纷下场比拼机智,于是城市谐音大赛就迅速启幕,作品包括但不限于:

  富贵西安中求

  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南京灵石在不行,回家庄孙子。

  我爱合肥宅快乐水

  抓紧挣钱才是郑州之重开封后请尽快食用解铃还需吉林人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柳州我醉了,因为酒泉被我喝了这一关可真南通啊!

  我的心浦东浦东跳个不停深圳不怕影子斜

  江西比心,静候佳音……

  必须承认,这些城市/省份/地区的无厘头植入大部分都很正能量,但也防不住有剑走偏锋的乱入,比如有人为长沙祭出一句“经长沙人的朋友都知道”——这个玩法就有点邪魅了!

  这种欢乐聚会自然也不能少了咱们大济南的身影,“今天早高峰,这么济南为你了”,很显人文关怀有木有?

  世界已经被谐音梗包围

  谐音是互联网生态的基本元素之一,如果你没听过几个谐音梗流行语、用过几个谐音梗

  表情包,都不算是合格的互联网居民。

  作为一种语言文字创意形式,谐音梗的门槛非常低,不属于有典

  有据有文化的高端幽默,所以在专业语言娱乐界——像相声或脱口秀领域,不是非常受待见。

  脱口秀大会冠军选手王建国,众

  所周知的“谐音梗大王”,善用各种谐音梗,什么“二十四孝头一笑,仰天长‘笑’”“华佗敢给曹操做开颅手术,艺高人胆大,堪称“披头士(劈头士)”祖师爷”,信手拈来。

  但他的老板李诞认为,谐音段子写起来容易,没什么“技术含量”,不鼓励大家用谐音梗,于是又造出一个“谐音梗扣钱”的梗。

  只是这阻拦不住网友们对各种谐音梗的热爱,毕竟简单的快乐也是快乐,大家只要一秒钟的会心一笑也就够了。

  有个网友随便发了一句话——我说我比较喜欢李白的诗,陆游气坏了,结果我家就没办法上网了。

  接着就有人留言——你找欧阳修啊!

  ——欧阳修不行的话,去找王之换啊!

  ——王之不给换的话,就找蔡元赔啊!

  网络上这种谐音段子不计其数:“你知道星星有多重吗?八克,因为星巴克”“小动物们聚餐,只有小象很生气,原来这是一个气象局”“你知道哪个字母最重吗?N,因为N(恩)重如山”……

  要意义那是真没任何意义,要意思,可能有那么有点意思,图的就是个可乐。

  谐音梗一般属于低端玩法,这不意味着没有好的文案。很多大商家执意将谐音梗进行到底。麦当劳就是最会玩谐音梗的品牌之一,随便选几个他们的广告语:

  多“劳”多得:多吃麦当劳,就会多得到一些快乐。

  以逸待“劳”:以一种安逸的姿态,等待麦当劳送上门。

  一“麦”香承:对麦当劳的喜欢,一代代传承下来。

  他们还在大暑节气推出“大薯日”,将传统节气与品牌营销相结合;还在每年3月14日——国际圆周率(“π”)日,推出“派DAY”,主打个“吃派就对”,搞限时优惠或发放免费券活动。

  谐音梗玩到这个层级,还能说它low?

  美团在自家物流派送车上印着大幅宣传图:0.1元起的菠菜,用超大字体提醒你“这‘菠’值了”;送水果马蹄的,是“马不停蹄奔向你”;画面上一大块五花肉,视觉美感是差了点,但文案很贴心:该花的花、不该花的别花!

  谐音梗如此遍地开花,只能说这盛世如王建国所愿!

  人民需要谐音梗

  语言始终鲜活地存在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当中,谐音梗是人们最为生动的语言运用实践之一。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要不为什么大江南北、城市乡村的婚房新床上都要铺上几把红枣花生桂圆瓜子?还不是图个“枣生桂子/早生贵子”。

  年画上的荷花鲤鱼,节庆时蒸的一锅年糕,暗含着“连(莲)年有余(鱼)”“年年高(糕)”,都是人们最为喜闻乐见的谐音梗,连摔碎了碗都要跟上一句“碎碎(岁岁)平安”。

  并不是只有普通百姓喜欢这种彩头,士族文人对于谐音梗同样乐此不疲。那些葫芦配蝙蝠纹样(福禄双全)、喜鹊飞上梅花的图案(喜上眉梢)、马背上驮着只猴子的造型(马上封侯)之类的就不必说了,专业搞语言文字的诗人们更对各种谐音梗兴趣十足。“谐音”这个词实际上就是一种传统修辞手法。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为什么古人最爱咏柳以寄托离情别意?因为“柳”即“留”。直到北京奥运会的闭幕式上还上演了一出折柳送别,可谓是源远流长的谐音梗了!

  还有什么“莲子清如水”“春蚕到死丝方尽”“道是无晴却有晴”,诗人们算是将谐音玩到了极致。

  真·谐音梗大户还得是曹雪芹,“原应叹息”这种委婉曲折的先不探究,那些明摆着的谐音在书中俯拾即是:

  众姐妹起诗社,请王熙凤加入,王熙凤说:“我又不会做什么干的湿的,要我吃东西去不成?”

  湘云喝了些酒,夹起席上的鸭头,道:“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哪讨桂花油”。

  糟老头子贾赦要讨鸳鸯做小老婆,鸳鸯嫂子说有好话告诉她,鸳鸯立起身来抢白道:“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

  同一个世界同一种思维,外国也是一样。潮牌Van s的经典广告You only live VANS,“VANS”秉承的那种自由先锋的滑板文化,与“Once(一生一次)”的涵义不谋而合,You on ly live VANS——你只活一次,也可以活成VANS。

  宇宙的尽头是铁岭,文案的尽头是谐音梗。谐音梗固然不是最高阶的幽默,但无论古今中外,谐音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语言文字的机智活用,它们丰富了语言的表达,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你能为咱济南的“city感”增添什么花儿?欢迎加入谐音整活大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乐淘资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问题需要处理,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QQ 917118162

作者: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1711816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