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烟雨入夏来
来自网络
夏天的雨,没有含蓄的暗示,轻柔或者磅礡中吐露着几分诗意,肆意而洒脱,使人一启蓬心。此时,凉风袅袅,像极了这场盛宴开场的独白,继而便是轰轰烈烈的倾泻,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即便,少了几分矜持,也让人心生欢喜。
雨,有急亦有缓。路,有崎岖亦有平坦。人总说来日方长,却忘了世事无常。“千山赠翠色,万壑锁青烟。”这千山万壑,宛如人生的起伏,维艰的步履却从未停止,举眉而望,所及之处,都在暗自攥紧的拳头里将万事看的云淡风清;这翠色,青烟,倏忽间便入了凡尘,入了俗心;无论是亲情、爱情、友情,所赠所予,每一次遇见都是命运中最大的馈赠,然后把灵魂安放在最适当的位置。所禁所锁,是生起欲念时滋生的痛苦,是面对阴霾时退缩的勇气,是人生的重心偏离后的兀自郁郁。
窗外,天空失去了澄澈的湛蓝,继而被青灰色所替代;带着情绪的云朵,似乎有了些许心事,安静的冥想着,游走的风,知趣的不去打扰;低飞的燕子,唧唧地叫着,是欣喜,是呼唤;池里的蛙鸣,开始不安起来,此时听起来却没有了往日的烦躁之感。听雨,既是一种触觉的享受,也是一种心灵内在的洗礼。
夏雨,不需要任何的等待,来的热烈且酣畅,去的从容且洒脱。稠密的雨丝,微凉,串成晶莹的珠帘,驱散着夏日的燥热,三三两两的人们躲进小亭,念着旧事,唠着家常;偶尔的雷声,惊吓胆小的宠物连忙蜷进主人的怀里,憨态可掬的样子着实可爱;路边的青草与野花,频频点着头,那姿态轻盈而多情,那色彩纯洁而亮丽,这或许是对夏雨最为贴心的回报。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提到:“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诚然,过度的与负能量的人与事纠缠和对抗,最终可能会失去自我,甚至变成我们所讨厌的样子。倘若,心存幽怨,坠落的雨滴便显得格外酸涩,便生出“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孤寂。假如,拭去心底的尘埃,将心室复杂的情绪清空,那么你也将拥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不一样的闲适。
喜欢绵绵的细雨,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心是舒缓的,无尘的;喜欢磅礴的骤雨,就这样洒脱的聆听,像是一种宣泄,然后将压抑心情尽情的释放。这淋漓的雨,不仅仅洗濯着苍茫大地,更多的是润泽着人们的心灵。是呀,每个人的心灵,确实需要一场雨,才能明朗。听一场雨,给世界留白。
独坐,与雨对视,与自己和解,安静的去听心灵里缓慢的雨落声。南宋词人蒋捷《虞美人·听雨》这样写道:“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少年的雨,是风温雨软的洒脱,是意气风发的豪迈;壮年的雨,是望断乡关家何处?的惆怅,藏着人间烟火的气息;暮年的雨,除却了少年的欢畅,中年的沉重,此时,只剩下释然。听雨,或许我们听的从来都不是雨,我们听的,一直是自己。
雨,若有所思的下着,润泽着万物,拥一段清浅的时光,将满满的感慨与回忆,细细的收藏。雨,悄悄地吐露着诗意,融进跳动的音符,翩跹成温柔的涟漪。雨,天地间或踟蹰,或徘徊,或茫然,或潇洒,或释怀,然后不知所踪,各安天涯。一转身,一刹那,风过处尽显流年。
渐渐地雨停了,天边斜斜地泻下几缕阳光,格外惹人眼目。叶上的雨滴不紧不慢,悄无声息地在路面上画上一圈又圈的涟漪,像花儿一样缓缓地晕染开。被雨洗刷过的万物,绿的沁心,红的娇柔,蓝的清澈,那么宁静,那么清新,那么安逸。来来往往的喧嚣中,许多陌生的身影,开始忙碌起来,洗濯后的梦想与企盼,逐渐清晰明朗,慢慢地,向上飞升直到叫醒月亮……
有了雨,浅夏,便深了几许。
有了雨,流年,便浓了诗意。
有了雨,目光所及,便生出了璀璨的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