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吸血动物时,很多人可能想到的可能是蚊子,但其实从蠕虫,再到昆虫,再到鱼类,以及哺乳动物和鸟类,都有专门以此为生的。
例如,非洲的牛椋鸟不仅会从大水牛和长颈鹿的背上捕食小虫子,还会从它们留下的伤口中吸取血液;
吸血鱼类,很多人可能会想到七鳃鳗,它们是一种无颌鱼,3.6亿年来一直没有变化,它们有圆形的吸盘嘴和牙齿,可以刮擦皮肤并获取血液,让人印象深刻。
不过更多的吸血鱼类不是它们这样的,大部分吸血鱼类是像吸血鲶鱼那样,潜入较大鱼的鳃下,然后吸食同类的血液。
哺乳动物的代表自然就是吸血蝙蝠了,这些动物昼伏夜出,许多志怪小说以它们为原型。
动物吸血并不意外,因为血液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膳食——富含蛋白质和脂质。
然而,全世界大约只有30000多种动物做到这一点,考虑到全世界有300万到1000万种动物,吸血动物群体还是非常小的。
这是因为吸血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实际上这可能是动物所有获取食物方式中风险最高且最难的一种,我们能够从吸血动物的一些普遍特点中了解到这一点。
图:顺带着吸血的牛椋鸟
吸血动物的共同特点
吸血动物的体型通常比较小,这一群体中最大的动物就是吸血蝙蝠,其重量通常只有30克。
这是因为动物越大,它们需要吸的血就越多,而血液通常是最有限的资源。
其实动物的体型和它们能够获得的食物量直接相关,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总是食草的就是这个原因。
不仅食物(血液)非常有限,它们获取血液也不是特别容易,因为没有动物愿意献出自己得血液,而且由于吸血动物体型小,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反杀(因为它们选择的猎物不能太小,不然没多少血)。
所以吸血动物通常需要隐蔽行动,例如,吸血蝙蝠只会在夜间鸟类栖息时飞入树林,然后爬到它们的脚下,再在一个脚趾头上撕开一个裂口。
在制造伤口的时候,它们也需要非常不引起注意才行,因此它们通常需要锋利的嘴巴或牙齿。
吸血蝙蝠的牙齿就像像剃刀一样锋利,如果你被它咬一口,你甚至不会有任何感觉,就开始流血了。
大多数吸血昆虫,如蚊子,都有细小的中空针状嘴,可以在皮肤和毛细血管中刺出一个洞。
这种小的裂口通常流血速度不会很快,这会导致血液快速凝固,从而无法进食,所以几乎所有吸血动物还需要具备一个能力,就是拥有抗凝剂。
不同的吸血动物找到了不同的“抗凝剂”,这些化学物质可以确保猎物的血液足够稀薄和流动,可以无缝吸出而不会凝结或受伤。
除了血液少、难以获得之外,还有一个难点,那就是消化血液也需要做很多工作。
尽管血液提供了许多美味的营养物质,但它也含有大量的铁,这对动物可能有毒,因此吸血动物必须进化出特殊的机制来分解铁分子。
另一方面,血液也缺乏维生素B,一些吸血动物不得不和一些产生维生素B的细菌共生。
还有一点,血液很重,如果吸血动物找到一个不错的宿主,实际上它们也不能吸太多血,不然它们将无法动弹,不过大部分吸血动物为此进化出超快的新陈代谢。
很明显吸血动物要得到这一生能力并不容易,那么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既然这么困难才能吸血,而且风险还很高,那么这到底是如何进化的呢,又是为什么会进化呢?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虽然动物要吸血很难,风险也高,但一旦动物学会吸血,那么它就可以进入一个利基市场,甚至可以在这这样一个缺乏竞争对手的市场里慢慢发育,直到更加适合吸血,都不是问题。
图源:Dietmar Nill/Nature Picture Library
吸血动物的进化
虽然吸血动物拥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但是这个群体的在生物分类上相去甚远,所以很明显吸血这一技能被独立进化了数不清的次数。
所以,在进化的时间轴上,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是动物决定要开始吸血的,它们应该完全是出于一些特殊的因素,然后一个偶然的突变得到了这种能力。
以吸血蝙蝠为例,来自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小型吸血蝙蝠,是唯一完全依靠血液生存的哺乳动物。
它们之所以吸血很可能只是因为,蝙蝠的远古祖先正在轻松地吃着树上的小型脊椎动物(如鸟类、蜥蜴或小型哺乳动物),但这时它们遇到了突然涌入的新的、更大的树栖生物,如灵长类动物。
由于这些体型较大的动物不再是可行的猎物,蝙蝠的祖先进化出了一种新形式——吸血,这让它们依然能够在无需捕捉、制服和杀死猎物的情况下享受盛宴。
这只是一种选择方案,让吸血蝙蝠能够在不与其他脊椎动物竞争的情况下获得食物来源,并确保自己不失去原有的栖息地,也不用因此灭绝。
生物进化就是这样,没有绝对的适应,只有凑合着的过法,风险和机遇并存,在吸血动物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