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人“养活”公务员的说法,为什么简直就是离谱认知?两者之间到底又是什么关系?
公务员收入来自国家财政人尽皆知,而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大家可能不太清楚。
它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等税收收入,罚没收入、行政收费等之类的专项收入,以及国有或国家参股企业的利润、红利等国有资产收入,和其它收入四部分组成,细化下来可以有大大小小十几个类别。
而纳税人其实也是一个广义的说法,它大致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缴纳所得税、消费税、城建税等税金的自然人;
第二种是缴纳增值税、附加税等税费的个体工商户;
第三种是被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法人。
因此把纳税人简单理解成某个人是不准确的。
严格意义上讲:公务员确实是离了纳税人不行,毕竟国家财政需要为其福利待遇兜底。
但要说纳税人直接“养活”了公务员也很离谱。
纳税人有三种,纳税项目也有那么多类别,就好像超市有生鲜、水果和糕点三个区块,里边又分了蛋糕、牛肉和水果等十几个品类。
要说单单卖个苹果就养活了店员,牛肉肯定不乐意。
而且无论是公务员还是纳税人,两者是分属于国家经济体制下的不同部分,他们之间本身并不存在任何直接的经济联系,这一点非常重要。
首先就拿税收占比最高的增值税举例:一支牙膏原料是10块,经过加工处理成商品卖20块,那么多出来的10块就需要缴税。
在这整个生产销售过程中的东家就是政府,它左手给了企业发展,右手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国家从中收点手续费也合情合理。
其次公务员作为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主要职责是配合国家开展工作,并为政府和人民提供必要服务,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给我国的教育、医疗、交通、环保、治安等体系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动力。
那么既然是衙内人员,同时也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就理应获得国家给予的相应报酬。
换句话说,无论哪一类纳税人,他们都在国家允许范围内进行劳动力创造,而在自己创收或满足需求时,国家收税是正常操作。
同样国家把税金用来给自己体制内的员工,也就是公务员发工资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此时还是不理解,那么我们接着往下看。
不去饭店吃饭老板就会饿死,不交税金公务员就没有工资,但为什么不能说纳税人养活着公务员?
钱的典型特点就是极具流通性,任何人只是它的保管者,其流到什么地方就跟谁姓。
同理当纳税人依法缴纳税款后,钱就到了国家手里,而国家用它来干什么,通常情况纳税人是没有权利干涉的。
比如吃饭结账时给了老板500块,接着老板拿这笔钱给老婆买了件衣服,而客人吃饱了饭,钱就等价交换到了老板口袋并归其支配。
此时非但不能说客人养活了老板媳妇,而且老板把钱用到哪里也跟他没有关系。
可如果不去饭店吃饭老板就没钱,同样不交税公务员就没工资,这不还是“供养”关系吗?
原则上是这个道理,客人可以不去饭店吃饭让老板破产,但国家征税并不等同于民间交易,范围大到买房买车购地筑路,小到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统统包含在内。
最为关键的是:公民合法合规向国家缴纳税款,这是游戏规则,谁都逃脱不了。
而且还是那种多的时候多收,少的时候想办法多收的模式,刺激经济增加税收,是国家维持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同时缴税也是广大公民应尽的义务。
而税金可以理解成:在国家经济体制内获取服务时,所付出的相应交换。
比如国家提供购车渠道以及合法的上路资格,车主相应买车时就要付税,这跟客人吃饭付钱给老板是一个道理,所以不交税公务员就没工资,说的过去但违法行不通。
同理再依照钱的流动特性来看,纳税人“养活”公务员这个概念,道理说的过去但不够准确。况且这个词通常形容的是伸手党,公务员并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群体。
其实对于“供养”这个说法,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上海,就已经出现过。
当年政府为了让公务员队伍,能够充分感受“为人民服务”的终极奥义,干脆直接让纳税人代表,来给公务员发工资。
但不得不承认,有时这种意识太过强烈也有弊端,公务员应有的公信力会遭到不断冲击,所以该做法并没有大范围的延续。
而之所以现在又被老百姓拿出来重谈,则是因为这个平衡好像正在出现偏差。
“你采访,我回答,你才有稿费”,公务员面对记者时的高傲言论,底气到底从何而来?
早前有记者就保障房的建设问题,电话采访过一位某市委宣教中心的杨姓女处长。
原本这是记者的权利,如实告知也是杨处长的义务,可当记者就杨处长的不友好态度表示不满时,杨处长却说:
“你要先搞清楚状况,你采访、我解答,你才能拿到稿费”
记者随即表示:
“难道代表公众提问,你们也不作答吗?”
杨处长则回答道:
“你代表不了公众,你谁也代表不了”
广大劳动者是直接创造社会价值的人,公务员则是在已经创造出来的社会价值中,依法进行监督、促进以及维系整个社会制度的运转,更像是一个管理者。
这就导致了创造社会价值的老百姓,在部分行为不端的公务员面前,并没有“被服务”的感觉。
原本应该谦卑待人的部分劣质人员,此刻却产生了强烈的优势感和恩赐意识,两者之间产生矛盾也很正常。
另外就是人们通常印象中的公务员,好像每天都是喝茶看报啥也不干只拿钱的人。
其实这种情况只是个别现象,多数公务员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比如当年反复的疫情防控、长期以往的攻坚脱贫、永不间断的扫黑除恶等大量任务,他们同样为此承受着很多繁重工作。
并且自十八大会议以来,国家对于公务员的各项政策和管理手段,已经使得他们受到了很大约束。
尽管目前还存在着一些让老百姓诟病的现象,以及某些在位却不作为的败类。
但我们相信,未来公务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会越来越高,也更能对得起所有纳税人的每一份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