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淘资源 交流杂谈 祝贺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

祝贺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

广告位

(来源:中共六盘水市委党校)

站在历史的深厚基础上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在中国共产党刚刚度过百年华诞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党的二十大精辟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的思想高度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主题,回顾中央党校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其历史启示,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这不仅因为这一份历史是“我们自己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党校哲学学科的前辈们曾经为之投入过、奋斗过、奉献过的生命历程,也在于通过这样的总结,能够更深切而真挚地唤起党校哲学人的理论自信与学科自觉,从而坚持以时代为舞台、以学科为平台,更加自觉地担当起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看家本领的时代使命与思想重任,更加主动地走进构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当代中国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历史进程之中。

让“时代精神的精华”走进中国:

党校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自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百余年来,中国的哲学学科包括党校哲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为起点,在我们党的领导、规划和支持下创建、发展和繁荣起来的,并始终同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在这样一幅宏阔的哲学历史场景中,坚持并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仅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学哲学、用哲学、发展哲学的主题和主线,也为中央党校哲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导向和最强劲的动力。概括来看,党校哲学学科的发展在近90年来历程中展现了以下方面的鲜明特点。

第一,让哲学走向时代。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最强劲的驱动力。始终紧贴时代,自觉呼应时代,是我们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鲜明特色。近90年来,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校哲学学科的发展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宏大历史视野、深邃理论思维和坚定价值立场及时作出深刻的理论回应,成功地推动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意义与时代价值。

第二,让哲学走向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实践的号角,它既在人民求解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也在人民求解放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近90年来,党校的哲学学科面向和服务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和凯歌行进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脚步从未停歇。这不仅为党校哲学学科的发展牢固树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而且引导了党校哲学学科的建设能够始终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前瞻性和深层次问题,从而在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思想库作用。

第三,让哲学走向群众。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以之为引导的一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初心和使命。近90年来,党校哲学学科的发展始终恪守坚定的人民立场,坚持以理论的方式敏锐而深切地表达人民的意志、愿望和情感,始终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崇高价值追求;近90年来,党校哲学学科的发展始终注重以它独特的方式为人民说话、与人民对话、让人民讲话,努力从价值与文化的高度思考和凝练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深切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贡献了独特的思想力量。

第四,让哲学走向全党。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的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为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先进性。近90年来,党校哲学学科坚持弘扬我们党学哲学、用哲学的好传统,努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持续而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坚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看家本领,切实增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能力,充分展现了党校哲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定方向、念好真经的鲜明主线。

尤其需要看到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民族复兴和关注人类命运的治国理政实践中所展现出来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重视、大力提倡和创造性运用,不仅鲜明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理论思维的新高度、思想创造的大气魄和价值开拓的大智慧,充分展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走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实践的最为雄浑的理论乐章,也为党校哲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具有高度主体性、原创性的最深刻引领和具有强烈感召力、前导力的最强劲动力。坚持“两个结合”,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既是我们党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具有时代高度和文明前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新时代党校哲学学科发展的广阔空间。

以党的思想路线引领和塑造干部与大众:

党校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自觉

中央党校的哲学教研传统源远流长。早在1933年,作为中央党校前身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创建伊始,就开设了哲学基本理论的教学课程。1935年底,中共中央党校在陕北正式成立后,哲学即成为党校开设的主要课程,毛泽东亲自到党校为学员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由此也开创了我们党“学哲学、用哲学”的好传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所面临的历史任务的转变,迫切需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更加深入系统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哲学教学也一直构成了党校教学布局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响应党和国家解放思想的时代召唤,包括中央党校在内的全国党校系统的哲学学科在原有基础上又实现了大充实、大发展、大跨越。

可以说,建党100多年尤其是新中国诞生70多年来,党校哲学学科的发展在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推进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全党、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呈现出三个鲜明特点。

第一,坚持党校姓党、理论强党,大力推进理论武装深化。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央党校的哲学教学工作就在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中起到了示范作用,对此,毛泽东曾在《学习》杂志上撰文给予高度评价。20世纪70年代中期,党中央在中央党校开办了4期包含哲学内容在内的中央读书班,规模不大,由邓小平亲自参与主管,影响了整整一代共产党人。80年代初,由中央党校负责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历时4年完成,作为新时期第一批以党员干部为主要受众的哲学教材,该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及时、重要的理论武装作用。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习近平同志在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发展,多次强调党校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主要课程。他还建议大家多读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著作,掌握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问题导向,切实推进理论研究深化。党校特殊的性质和定位,决定了党校哲学学科的发展必然有着独特的遵循和路径。与高校、社科院等研究机构不同,党校哲学研究的特色与优势,就在于始终高扬实事求是和问题导向的旗帜,也就是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始终作为推动党校哲学研究和学科发展最根本的原则。这个原则,不仅保证了我们的理论深度,更体现出我们的党性高度。40多年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为什么能够从党校发端、从哲学破题?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党校的哲学工作者长期坚持把实事求是和问题导向作为党校哲学研究的制高点、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坚持服务人民、引领大众,注重推进理论传播深化。马克思有一句名言,“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从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中用通俗生动的语言给大家讲辩证法唯物论的时候起,哲学大众化就成为党校哲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传统。而党校哲学的前辈艾思奇撰写的《大众哲学》,坚持和弘扬的也是用人民群众能够明白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道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校特殊的学术定位与工作对象,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的大众化与通俗化路线得到充分发展和广泛认同。大众不等于从众,通俗不等于庸俗。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汇集、凝练和升华的,从来都是“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从这个角度看,党校哲学在引领塑造人民大众、推动理论传播的工作中,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力军作用。

用“文明的活的灵魂”助力民族复兴:

党校哲学学科发展的时代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这就要求党校的哲学工作者,必须在深入总结学科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主动适应时代趋势和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承担起党校哲学学科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通过努力构建能够表征中国道路、阐发中国道理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系统展现和深刻传播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上取得的自主性、原创性成果以及蕴含其中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助推中华民族站上站稳人类理论思维的高峰。

第一,坚持和发扬我们党“学哲学、用哲学”的好传统,努力在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全党、滋养全党的历史进程中担当好党校使命。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原理为指导,深入认识和掌握革命和建设的规律,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时期,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校的哲学学科和广大哲学工作者必须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走在前列。

第二,聚焦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时代要求,大力提升党校哲学学科在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学与研究上的整体水平。随着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尤其是随着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一重大理论任务和战略要求,注重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上更为深化而系统地阐释好、传播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在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界乃至整个理论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理论任务。在这一问题上,党校的哲学工作者必须进一步增强理论自觉,进一步强化学术使命,进一步加大学科努力,力争在完成好这一重大理论任务上走在前列、展现特色、形成优势。

第三,面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蓬勃实践要求,坚持以“深化”为尺度,努力构建表征中国道路、阐发中国道理的党校哲学学科的教学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正推进着人类历史上最自觉自信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这就从总体上规定了党校的哲学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必须注重从党校教育包括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基点和高度出发,在努力用哲学方式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和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以更加精到的学科理解、更加坚定的学科定力、更加开阔的学科视野、更加奋发的学科状态,去定位学科推进方向、拓宽学科建设路径、充实学科成长资源、探索学科创新机制、激发学科担当意识。结合党校哲学学科及其队伍建设特点,这一“深化”努力需要聚焦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着力打造体现“深化”要求的党校哲学课程。具体来看,可以围绕三个方面或三类课程来展开:一是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相关理论课程,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课,三是具有明显哲学理论色彩的党性教育课程。围绕这三类课程,既分类施策又群策群力,汇集集体智慧,积极培养教学团队,切实打造能够充分体现“深化”要求的“讲道理”的“精品”和“样板”。

二要注重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一级学科意识努力建设高水平学科创新发展平台。这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龙头,以突出“一级学科意识”为眼界,以经典研究、多学科对话和面向中国问题为方法,进一步推进哲学各二级学科的整合发展和相互促进。同时,还要注重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开展具有理论决策咨询导向的应用哲学专题研究,努力把党校哲学学科建设成为主攻方向明确、战略关怀独到、思想含量饱满的高端思想库。

三要力避抽象的概念主义思维的误区。历史和实践一再启示我们,哲学思维包括奠基其上的哲学教育,必须始终关注概念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并努力在二者间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因此,我们所强调的“深化”指向与要求,就是要在坚定实践观点和实践思维的前提和原则下,坚持从新时代我们正在干的事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统一,强化对现实问题尤其是学员在思想上存在困惑和模糊的问题展开学理层面上的真切回应和深入阐释,从而推动党校哲学学科发展更坚实地走进新时代广阔的社会发展和思想文化建构实践之中。

转载自: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乐淘资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问题需要处理,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QQ 917118162

作者: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1711816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