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自认是一个文艺范的老大爷。在他看来,喝酒,是一种文化的标志。你看,李白会举杯邀明月,苏轼会有把酒问青天。而他老刘也会每晚来两杯白酒。
一旦有人质疑,他又不写诗,又不作文,天天喝酒有什么用时,老刘还会侃侃而谈酒的养生保健作用。
就这样一喝十几年,老刘在“小酌怡情”的路上越走越远。直到最近,老刘单位组织退休老人体检,老刘被查出患上了肝硬化。
一、中国人为什么爱喝白酒?
中国白酒历经几千年传承,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酒与人文、自然、情感、养生保健等息息相关,完全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可以说,白酒已经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价值体现。
按照我国的传统民俗,自古就有美酒助兴的传统。“无酒不成席”的习俗世代相传,没有酒就没有聚餐的气氛。另外,有些人仗着“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天天都要小酌几杯,甚至有传言,白酒可抗癌,每天坚持喝一点对健康大有助益,可以延年益寿,真的是这样的吗?
二、长期晚饭喝点白酒的人,身体会怎样?
1、白酒含有抗癌物质,多喝能抗癌?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进行统计发现,白酒微量成分主要包括含氮化合物、缩醛类、芳香族化合物、内酯类、呋喃类、萜烯类等,其中不乏对人体有益的微量成分,如吡嗪类、萜烯类、酚类、有机酸、酯类等。
曾有证明,萜烯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大多是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普遍具有抗癌、抗病毒、抗炎症、抗氧化的作用。脂肽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功能和效果,其抗癌活性、抗病毒活性、溶纤活性和抑菌活性非常突出。
但需要注意的是,白酒中某些成分可以抗癌的结论是出自实验室试验,若要达到类似的浓度,则需要每天至少喝300L白酒,而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2、白酒抗癌不靠谱!弊大于利
更有医学专家表示,发酵产生的地衣芽孢杆菌对人体有健康作用,但比起酒精一级致癌物 (世卫组织癌症研究所定义酒精为一级致癌物) 对人体的害处相比,不值得一提。
事实上,长期喝白酒,不仅无益于身体健康,甚至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出现酒精依赖、胃损伤等问题,增加酒精性肝硬化风险。
经常摄入酒精还会对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情绪反应等都产生严重伤害。对于妊娠期的妇女,即使是少量的酒精,也会使未出生的婴儿发生身体缺陷的危险性增高。
三、研究:年轻人喝酒更危险,老年人少量饮酒能降低风险
既然酒精会带来健康风险,那少喝点不就行了?不一定。究竟“少喝点”的“少”是多少?对不同年龄的人来说,这个“少”的标准有差异吗?
国际众多学者联合曾在权威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一篇研究论文。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204个国家的数据,计算出2020年有13.4亿人饮酒过量。他们还使用这些数据来衡量一个人喝多少酒才会危害健康。结果显示,饮酒带来的健康风险与年龄有关。
结果显示,对于15-39岁的人而言,不管喝多喝少,喝酒对健康都会带来伤害;60%的酒精相关伤害发生在该年龄组的人群中,包括交通事故,自杀和凶杀案等。而对于40岁及以上、且没有潜在健康问题的中老年人群来说,少量喝酒(每天1-2标准杯)可能对身体有好处,包括降低心血管疾病、中风、糖尿病风险等。
虽然这项研究的结论似乎颠覆了常识,但它的意义在于明确饮酒带来的长期伤害,并不表示中老年人群体可以肆无忌惮地喝酒,也不能因此依赖酒精可能带来的微小养生效果。
四、喝酒注意3个细节,能降低伤害
1、喝酒上脸的人,最好不喝
可能我们都见过这样一些人,他们一沾酒就会脸红。酒后脸红是由于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的。酒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乙醇,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机体摄入的酒在体内转化为乙醛。酒后上脸的人正是因为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2,导致被乙醇脱氢酶分解形成的乙醛出现代谢障碍,在体内大量蓄积,刺激毛细血管扩张,出现“大红脸”,还可能导致头痛、心跳加速等症状。
研究表明,喝酒易脸红的人,所以相比喝酒不“上脸”人群,患骨质疏松症、骨折的风险更高,也更容易出现高血压的风险。而东京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喝酒易脸红的人即使少量喝酒,更易患食管癌、胃癌的发生风险也很高。
2、酒不要混着喝
各种酒类不要混着喝,否则容易对肝脏、肠胃和肾脏等器官产生较大的刺激和危害。
首先,不同酒类的酒精含量不同,短时间内大量灌入不同类的酒,身体难以适应这样的变化。其次,各种酒的成分不尽相同,如啤酒中含有二氧化碳和大量水分,与白酒混着喝,会加速酒精在全身的渗透作用,致使短时间内血液中的酒精浓度急剧升高,对脏器的伤害更大。
3、出现症状,立马戒酒
需要提醒的是,长期(超过5年)大量饮酒人群,若出现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黄疸、蜘蛛痣、肝掌等症状,应警惕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要及时戒掉酒精,并就医检查。
总结:酒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饮酒不可避免,但长期过量饮酒除造成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外,严重者还可引起口腔癌、食管癌、胃癌、肝癌等。虽然注意一些细节可以帮助降低饮酒的伤害,但是想要健康,最有用的办法还是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