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本告诉我们,当我们吃下米饭或面条之类的高淀粉食物后,那些淀粉将被人体水解为葡萄糖,继而进入血液,使得血糖含量升高,而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促进血液里的葡萄糖进入其他组织细胞,进而被利用和储存;此外,糖类会通过多种代谢途径转变为脂肪,因此当人体摄糖过多,肥胖往往随之而来。
但我们要知道,肥胖的发生机制远比课本上的简述更复杂。很多瘦身人士紧盯营养成分表里的“碳水”和“脂肪”,严控每天摄入与消耗的“大卡”,这种精确的自律固然有一定道理和一定效果,却并未从更深层次拿捏肥胖问题。
美国著名医学教授兼科普作家理查德·约翰逊(Richard Johnson)
长期致力于研究肥胖根源,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和慢性肾病等疾病。在他看来,解读肥胖绕不开果糖代谢问题,“盐分”和“水分”也理应被瘦身人士高度重视。
他在以下文章中科普了“果糖增肥”理论,并提出了简单易行的减肥新策略。
果糖不影响食欲
会鼓励多吃,促进增重
水果和蜂蜜中含大量果糖。它和葡萄糖一样都是单糖,但又不能像葡萄糖一样被人体直接利用,而是先进入肝脏代谢,再转化为葡萄糖、糖原或脂肪——这一独特的吸收利用路径能够“无限制”地“鼓励”生物体长膘。
左右分别为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结构示意图
如前文所述,当我们吃下一碗米饭,体内胰岛素的水平会因血液内葡萄糖含量增加而升高,它负责将血糖送入细胞,用于供能或储备;与此同时,机体会分泌更多瘦素(leptin),从而降低食欲,加速能量消耗,阻碍脂肪储存。
但果糖的代谢不受瘦素的直接管辖。换言之,摄入果糖后,食欲不会减少,耗能不会加快,机体依旧充满觅食动力。另一方面,果糖向脂肪转化的效率非常高,甚至还可能诱发胰岛素抵抗,导致葡萄糖的利用效率降低,进一步加剧长膘倾向。
果糖鼓励长膘的属性似乎有着重大进化学意义。
农耕时代以前的古人类主要仰赖碳水化合物维生,可富含淀粉的谷物和根茎类食物不容易获得,水果是最易摘取的食物。由于果糖摄入不降低食欲,古人类便会持续不断地摘果子吃,在饥饿感驱使下最大化体内的糖原和脂肪储存,从而增加生存可能。
这种“果糖进化学”如今在肥沙鼠(Psammomys obesus)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容易得富贵病的肥沙鼠
肥沙鼠主要生活于北非地区的沙漠和咸水沼泽,靠吃盐角草(Salicornia)的茎部勉强维生。盐角草是一种状若芦笋的植物,虽营养成分很低,但富含浓度堪比海水的盐水。
亚洲和非洲都有肥沙鼠的身影
几十年前,科学家曾将肥沙鼠放到实验室内饲养,为其提供普通啮齿动物所需碳水量的1/2,再辅以新鲜蔬菜,结果它们迅速发展出肥胖症和糖尿病。而当科学家只提供新鲜蔬菜时,肥沙鼠们得以保持苗条身形。
到了2018年,美国学者发现这类只过苦日子、易得富贵病的肥沙鼠都存在代谢问题,以盐角草为主的高盐饮食会刺激它们将极少量的碳水摄入转化为内源性果糖,并导致瘦素抵抗,加剧肥胖倾向。
面对食物匮乏、淡水稀缺的生存环境,这种“高盐→果糖”式的代谢模式激活了动物的“生存开关”,令其得以命保荒漠,却又过不了富裕日子。
那么,这个高盐摄入会怎样影响人类的果糖代谢的呢?少吃盐多喝水是否就是控制体重的标准答案之一?
脱水会促进果糖生产
果糖和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可相互转化。人体当然也具备制造果糖的能力。当血糖水平较高时(例如吃下很多土豆或面包后),果糖的产量也会增加。
高盐摄入可导致机体脱水,而脱水又会显著促进“葡萄糖→果糖”的转化过程,进而导致脂肪堆积。
这就是为什么,椒盐薯条尤其容易使人发胖。高盐分简直就是推动“淀粉→果糖”的催化剂。
研究显示,大多数超重或肥胖者都没补充够水分,比瘦子更容易脱水,也摄入了更多盐分。此外,他们往往有着很高水平的加压素(vasopressin)——一种帮助肾脏保持水分以调节尿量的激素。(缺水的人特别需要它。)
科学家发现,这种加压素除了保持水分,还会参与果糖代谢,间接刺激脂肪生成。
人们主要从食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处获取果糖。富含高果糖玉米糖浆的食物包括果酱、蜜饯、果汁饮料、精制面包和饼干等。
鉴于上述种种,我们能不能说,“多喝水有助于减肥”呢?
医学界的同行们对于此类说法往往嗤之以鼻。然而,科学家发现,给实验小鼠补充更多水分,的确能控制其体重增加,延阻前驱糖尿病(prediabetes)发展——即便它们的饮食富含糖类和脂肪,效果依旧。
另有证据表明,大多数人的饮水量都还太少,增加水分摄入可能确实有助于肥胖人士减重。
当然了,喝水喝8杯就够了,喝太多可能出事。曾有过大量饮水导致人体“水中毒”的案例。而对于那些有心脏、肾脏或肝脏疾病的患者,超长距离跑者,以及刚接受手术不久的人士来说,增加饮水量时尤其需要谨慎,最好事先向医生咨询此问题。
对于肥沙鼠和现代人的祖先来说,高盐少水的饮食有其重要意义,但现代人已不再过狩猎采集的生活,因此我们需要喝更多水,吃更少盐。这种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饮食习惯为我们预防和治疗肥胖提供了实惠、简单又健康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