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无数中国热血男儿保家卫国入朝参战,打败了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以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牢不可破的中朝友谊。
战争结束后,美军继续赖在韩国,随时可能重新挑起战争,为此志愿军也暂时留下25万官兵,以应对敌人威胁。
抗美援朝战争十分残酷,战后到处满目疮痍,亟待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建设。但是当地人民在战争中遭受了惨重的牺牲,尤其男性伤亡过大,许多人又不得不坚守国防一线,重建面临严重的劳动力匮乏。
早已将朝鲜视作第二故乡的志愿军官兵,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立即投入援助人民战后重建的大潮中,积极做出贡献,赢得民众的感激和爱戴,一些志愿军战士也在这个过程中赢得了当地姑娘的芳心,萌生出了一段段真挚感人的异国爱情。
王兴复就是留驻的一名志愿军后勤干部,他所在部队参与到了重建工作中,在建设工地上他结识了一位叫吴玉实的当地姑娘。
吴玉实年仅17岁,本来有两个哥哥,都参加了卫国战争并先后牺牲,家中仅剩她一个柔弱的女孩和年老体弱的父母。
作为牺牲军人军属,吴玉实本来可以待着家里照顾老人,可是她怀着要为重建美好未来尽一点绵薄之力的愿望,也加入劳动大军。
王兴复看着吴玉实这些身体单薄却又忘我工作的当地女性,心中敬佩之余也非常心痛,尽可能把重活累活和危险的活(比如清除地雷残弹)都揽到自己手中。
王兴复得知吴玉实的情况后,更是无比敬佩,把她当作自己的妹妹一样,关心呵护,有活争着干,还把自己的军粮尽可能节省下来送给她,每逢节假日,王兴复总会带着节省下的白面馒头和糖果饼干罐头等从祖国寄来的慰问品,来到吴玉实家中看望两位老人。
吴玉实和父母本来就像所有同胞那样,对三年来援助他们打击侵略者的中国军人怀有无限敬意,现在看着他们如此辛勤的劳动建设,还像亲生儿女那样关心孝敬老人,感情逐渐升华。
如果没有万恶的战争,吴玉实本来也应该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天真少女,现在家国情、同志爱,外加异性之间朦朦胧胧的好感,使她从心底里对王兴复产生一种非常复杂而灼热的情愫,一天看不见就满心思念,甚至连梦里也会为和王兴复在一起感到喜悦和羞怯,吴玉实知道自己爱上了这个高大英俊的志愿军战士。
王兴复又何尝不是这样?他也越来越发觉自己有种离不开吴玉实的炙热情感。二人终于找机会相互勇敢地坦白自己的爱意和彼此白头偕老的愿望,吴玉实把自己的恋情也告诉了父母,其实早就看出女儿小秘密的父母一点也不觉意外,他们也非常希望女儿能够托付给这样优秀可靠的伴侣。
王兴复的战友们发觉了俩人的秘密,打趣道喜之余,也都有些黯然失措。为什么呢?这还要从两国军队之间的有关规定说起。原来,志愿军为了严格约束官兵,早就制定有非常严苛的纪律,其中一项就是不能与当地异性产生感情纠葛,恋爱结婚也是禁止的。
而当地也为了减少人口流失,禁止本国女性嫁给中国军人。这样一来,两个人的爱情就两方面不看好,这可怎么办呢?
王兴复和吴玉实的爱情最后也被王兴复的上级知道了,王兴复指导员认真听取二人的心声后,没有不近情义地直接阻止,而是主动关怀,积极帮他们想办法,并向上级反映。按规定,部队禁止的是现役军人和当地女性结合,并没有阻止中朝两国平民恋爱结合。于是领导建议,王兴复可以办理复员手续,再想办法。
王兴复决心已定,于是办理了复员,可是接下来,新的难题又出现了,二人分属两个国家,他们要终身相守,就必然面临到底是男方留在当地,还是女方回中国的难题。
吴玉实是愿意跟随丈夫到中国的,可是父母怎么办?两个哥哥都在战争中牺牲,两位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无人照看怎么行?深明大义的王兴复毅然决定,自己留在当地。
经过两国军队反复磋商,终于同意王兴复留在当地,王兴复在华侨的帮助下,在一家华侨开办的学校里从事教育工作,1962年二人终于喜结良缘。
二人共同孝敬赡养两位老人,老人相继去世后,吴玉实体贴思念祖国亲人的丈夫,和王兴复商议,二人一起回中国,到王兴复家乡生活,也算回报王兴复多年的无私贡献。
二人的诚恳请求,再次打动中朝两国官方,特事特办,又一次为他俩开了绿灯,70年代,王兴复带着妻子儿女,回到阔别已久的中国。
王兴复和吴玉实两个人之间不离不弃同甘共苦相互支持的感人爱情,体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高尚情操,再次印证了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牺牲凝聚的伟大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