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淘资源 热门 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

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

广告位

来源标题: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坚实支撑。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工作,《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相继出台,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不断健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入“快车道”。

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情况如何?各地区各部门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如何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记者进行了调研采访。

职业技能等级考评——

“新八级工”制度拓展职业空间

用两牙螺纹承受住500吨的拉力,向全地形起重机的“全球第一吊”新纪录发起冲击——这是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特级技师孟维正在带领团队攻坚的项目。

去年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将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上下延伸为八级,形成从学徒工、初级工到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孟维就是江苏首批特级技师之一。

作为从一线成长起来的技术骨干,41岁的孟维早在10多年前就获得高级技师技能等级证书。站在当时技能等级体系的“顶峰”,他仍然思索:“以后职业道路该怎么向上走?”

曾经,“职业天花板”不够高,限制了不少一线工人的成长。

在南京钢铁集团,52岁的轧钢工孙秀华也有这种感受。2010年他成为高级技师,是厂里技术最好的工人之一,但晋升通道有限,除非转管理岗位,不然职业发展已经“见顶”。

随着“新八级工”制度在江苏试点,孟维、孙秀华这样的高技能人才有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孟维回忆,去年他收到公司通知,鼓励高级技师等级证书取得满5年、在一线岗位上有突出业绩的工人积极申报特级技师。“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当时,他主导设计制造的行业内首条零部件智能产线已经投产,将生产效率提升了3倍。

“特级技师”怎样评?根据《意见》,由人社部门指导用人单位制定实施方案,用人单位组织评审、公示核准、任职聘用。

“考评以材料评审、现场考察、现场汇报和答辩等综合评审方式进行。”徐工集团现场评审专家王晓飞告诉记者,第一批申报的员工共有39名,专家组按照综合评审打分排序上报江苏省人社厅,经复核认定,孟维等3名员工获得首批特级技师等级证书。

“评价体系注重产业实际,向重要技能岗位倾斜。”南京钢铁培训中心主任仲崇波告诉记者,为确保客观公正,除了本单位的专家队伍,集团还请来第三方单位共同考核。

评上特级技师后,相关技能人才待遇明显提升。

“我现在的收入仅次于分厂主要负责人,这不仅是物质奖励,更是精神激励。”孟维说。而在南京钢铁集团,职工取得中高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每升一级一次性奖励2000元,获得特级技师奖励8000元,薪资级别也相应提档。

在南京中电熊猫集团,高技能人才成为特级技师后,可享受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待遇,取得首席技师等级后,待遇还会提升。中电熊猫技能等级认定中心负责人沈健介绍,集团将技能等级考核和晋升通道、薪酬待遇挂钩,实现技高者多得。

新的机遇面向高技能人才敞开。

中电熊猫下属南京三乐集团有限公司电子器件研究所特级技师姚建波介绍,今年公司新成立了解决前沿技术和共性问题的“技术中心”,他作为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有了更多参与重点科研项目攻关的机会。

“师傅评上特级,我也更有奔头了!”跟着孟维一起钻研两牙螺纹的00后技工李英杰说,“更高的成长阶梯等着我去攀登,只要努力,我也可以站上技能高峰。”在榜样带动下,更多年轻技工比学赶超,干劲十足。

“‘新八级工’制度不只是增加了几个职业技能等级,而是向下夯实技术基础,向上培育拔尖工匠,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人才支撑。”江苏省人社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鉴定考核科科长朱政介绍,未来将继续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机制,助力高技能人才实现高质量发展。

技能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促进技能成才

虽然今年刚毕业,但侯佳已经是福士汽车零部件济南有限公司的“老员工”了。这还要从3年前说起。那时,刚就读山东省济南职业学院中德技术学院的侯佳,经过企业校园招聘双选会的面试,成为福士汽车的一名学徒。签约后,企业为学生量身打造个性化培养方案,发放生活补贴,实现“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职”。

为培养新时代技能人才,近年来,济南市教育、发展改革等部门联合建立产教融合工作推进机制,着力促进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契合、教学与生产融合、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融通。

对于侯佳来说,“产教融合”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大一在学校学理论,大二大三在企业、学校交替学习,理论与实践反复切换,理解更深刻。”侯佳说,在企业有主管手把手教,把他们当成员工传帮带。

重构了教学流程,侯佳有了更多上手实践的机会,他在公司认真学技术,改良设计了一款放水阀并投入使用。和侯佳一样,他的许多同学也可以在各岗位轮岗,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必然要求,通过我们的培养让学生毕业时有竞争力,双岗成才。”济南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苏旭勇介绍,学校将校企合作贯穿培养全程,突出企业育人主体地位,校企合作共同体有名有实。

企业都能发挥哪些作用?苏旭勇介绍,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发进阶教材,以企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所需的职业能力作为主要内容,“岗课赛证”在教材中一体融通。

考核评价以企业为主,济南职业学院与行业企业合作组建了考试委员会,技能考试基于企业真实任务,检验培养质量。

今年招聘季,侯佳并不紧张。毕业一周,他就在福士汽车上了岗,成为一名新入职的“老员工”,实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济南职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一条智能生产线占据一席之地,这是企业与学校共同投资建设的真实生产线,配有最先进的数字孪生技术。“学生在这里实训,可以解决大部分在工厂会遇到的实际问题,进入智能工厂能够无缝对接。”苏旭勇说。

虽值暑假,工程训练中心里却很热闹,准备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学生们正在紧张备赛。3名“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与维修”赛项的队员按照图纸,将飞机板材按照适合尺寸折弯、裁剪、焊接。

“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环境和强度非常锻炼能力,是培育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负责指导的培训老师边洪宁说,学生们暑假也不休息,全泡在实训室里,具有这种顽强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学生更受企业青睐。

目前,济南已成立校企共建产业学院51个,共建规模以上实训基地1161个。眼下,济南职业学院45个专业与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已实现良好匹配。例如,紧密对接济南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济南职业学院前年就开设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今年上半年,济南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8%,汽车用发动机增长49.6%,对技能岗位人才需求更加旺盛。

济南市教育局总督学林钟介绍,职业院校要与企业发挥各自优势,互补互促、共建共享,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在专业布局优化、急需人才培养、短板技术攻关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加速形成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布局。

企业学徒成长——

“企业新型学徒制”提升技工素质

“我们每年生产约50台吹膜设备,产量位居全球前列。”走进广东省汕头市金明精机公司的“数智化”车间,一台台四五层楼高的“钢铁巨人”引人注目,这便是用于包装等行业的大型吹膜设备。

工位上,技术工人谢凯鹏正在全神贯注安装零件。这里的每台设备有4500多个零部件,最重的模头有25吨,最小的直径不到5毫米。为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精密核心零件之间的接合误差必须控制在0.003毫米以内,装配过程容不得半点失误。在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里,谢凯鹏的师傅林洁波通过“数字化智能管理平台”关注着他的安装动作,遇到技术难点,林洁波即可在线指点,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林洁波是我们的电工特级技师,是公司‘数智化’转型的技术骨干。”金明精机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杨英杰介绍,15年前,林洁波专科毕业,在多个技术岗位锻炼成长,去年被评聘为电工特级技师。今年5月,他顺利申报“汕头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谢凯鹏是公司的老技工,与林洁波是师徒也是搭档,公司设备在交付用户时,往往由林洁波提供指导,谢凯鹏完成安装。

30多年来,金明精机公司经历了从全手工到半自动化、“数智化”生产的演进。“面对‘数智化’转型,谁先聚集高技能人才,就能占据更多发展优势。”杨英杰说。

为填补技能人才缺口,金明精机公司与汕头市人社部门、技师学院等单位对接,以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共同敲定培训方案,实行“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据介绍,企业会选拔优秀技能人才担任企业导师,技工院校也会为学徒指派专业教师,双方合力搭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训平台,共同开展教学培训。经过报名筛选,金明精机共有37名员工参加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

“公司和汕头技师学院为我制定了培养计划,既有理论学习,也有岗位实操,指导老师会从最基本的原理教起。”谢凯鹏说,他跟随师傅林洁波边工作边学习,遇到问题随时提问、上手解决,过去觉得雾里看花的“数智化”知识,在导师言传身教中不断掌握。

“通过学习实操,首批37名学员已经能胜任现场大部分技术工作。”杨英杰介绍,随着谢凯鹏的成长,设备交付用户时,林洁波只需远程指导,能将更多精力投入研发创新。

近年来,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进一步深化技能人才培养,使之适应产业发展需要,成为一项新课题。

今年8月,广东省人社厅、财政厅联合印发《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管理办法》,明确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按照每人每年5000—8500元标准予以补贴。同时,为精准匹配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广东省人社厅还开展了“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对接活动,推行“岗位+培养”学徒就业新形式,构建以产业岗位标准为引领、以院校人才培养为基础、以技能人才评价为纽带的“产教评”技能生态。第一批“岗位+培养”学徒计划将提供10.3万个学徒岗位,促进技能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广东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广东将大力推动包括“企业新型学徒制”在内的各类探索,创新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通技能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坚实支撑。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工作,《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相继出台,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不断健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入“快车道”。

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情况如何?各地区各部门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如何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记者进行了调研采访。

职业技能等级考评——

“新八级工”制度拓展职业空间

用两牙螺纹承受住500吨的拉力,向全地形起重机的“全球第一吊”新纪录发起冲击——这是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特级技师孟维正在带领团队攻坚的项目。

去年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将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上下延伸为八级,形成从学徒工、初级工到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孟维就是江苏首批特级技师之一。

作为从一线成长起来的技术骨干,41岁的孟维早在10多年前就获得高级技师技能等级证书。站在当时技能等级体系的“顶峰”,他仍然思索:“以后职业道路该怎么向上走?”

曾经,“职业天花板”不够高,限制了不少一线工人的成长。

在南京钢铁集团,52岁的轧钢工孙秀华也有这种感受。2010年他成为高级技师,是厂里技术最好的工人之一,但晋升通道有限,除非转管理岗位,不然职业发展已经“见顶”。

随着“新八级工”制度在江苏试点,孟维、孙秀华这样的高技能人才有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孟维回忆,去年他收到公司通知,鼓励高级技师等级证书取得满5年、在一线岗位上有突出业绩的工人积极申报特级技师。“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当时,他主导设计制造的行业内首条零部件智能产线已经投产,将生产效率提升了3倍。

“特级技师”怎样评?根据《意见》,由人社部门指导用人单位制定实施方案,用人单位组织评审、公示核准、任职聘用。

“考评以材料评审、现场考察、现场汇报和答辩等综合评审方式进行。”徐工集团现场评审专家王晓飞告诉记者,第一批申报的员工共有39名,专家组按照综合评审打分排序上报江苏省人社厅,经复核认定,孟维等3名员工获得首批特级技师等级证书。

“评价体系注重产业实际,向重要技能岗位倾斜。”南京钢铁培训中心主任仲崇波告诉记者,为确保客观公正,除了本单位的专家队伍,集团还请来第三方单位共同考核。

评上特级技师后,相关技能人才待遇明显提升。

“我现在的收入仅次于分厂主要负责人,这不仅是物质奖励,更是精神激励。”孟维说。而在南京钢铁集团,职工取得中高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每升一级一次性奖励2000元,获得特级技师奖励8000元,薪资级别也相应提档。

在南京中电熊猫集团,高技能人才成为特级技师后,可享受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待遇,取得首席技师等级后,待遇还会提升。中电熊猫技能等级认定中心负责人沈健介绍,集团将技能等级考核和晋升通道、薪酬待遇挂钩,实现技高者多得。

新的机遇面向高技能人才敞开。

中电熊猫下属南京三乐集团有限公司电子器件研究所特级技师姚建波介绍,今年公司新成立了解决前沿技术和共性问题的“技术中心”,他作为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有了更多参与重点科研项目攻关的机会。

“师傅评上特级,我也更有奔头了!”跟着孟维一起钻研两牙螺纹的00后技工李英杰说,“更高的成长阶梯等着我去攀登,只要努力,我也可以站上技能高峰。”在榜样带动下,更多年轻技工比学赶超,干劲十足。

“‘新八级工’制度不只是增加了几个职业技能等级,而是向下夯实技术基础,向上培育拔尖工匠,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人才支撑。”江苏省人社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鉴定考核科科长朱政介绍,未来将继续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机制,助力高技能人才实现高质量发展。

技能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促进技能成才

虽然今年刚毕业,但侯佳已经是福士汽车零部件济南有限公司的“老员工”了。这还要从3年前说起。那时,刚就读山东省济南职业学院中德技术学院的侯佳,经过企业校园招聘双选会的面试,成为福士汽车的一名学徒。签约后,企业为学生量身打造个性化培养方案,发放生活补贴,实现“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职”。

为培养新时代技能人才,近年来,济南市教育、发展改革等部门联合建立产教融合工作推进机制,着力促进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契合、教学与生产融合、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融通。

对于侯佳来说,“产教融合”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大一在学校学理论,大二大三在企业、学校交替学习,理论与实践反复切换,理解更深刻。”侯佳说,在企业有主管手把手教,把他们当成员工传帮带。

重构了教学流程,侯佳有了更多上手实践的机会,他在公司认真学技术,改良设计了一款放水阀并投入使用。和侯佳一样,他的许多同学也可以在各岗位轮岗,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必然要求,通过我们的培养让学生毕业时有竞争力,双岗成才。”济南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苏旭勇介绍,学校将校企合作贯穿培养全程,突出企业育人主体地位,校企合作共同体有名有实。

企业都能发挥哪些作用?苏旭勇介绍,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发进阶教材,以企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所需的职业能力作为主要内容,“岗课赛证”在教材中一体融通。

考核评价以企业为主,济南职业学院与行业企业合作组建了考试委员会,技能考试基于企业真实任务,检验培养质量。

今年招聘季,侯佳并不紧张。毕业一周,他就在福士汽车上了岗,成为一名新入职的“老员工”,实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济南职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一条智能生产线占据一席之地,这是企业与学校共同投资建设的真实生产线,配有最先进的数字孪生技术。“学生在这里实训,可以解决大部分在工厂会遇到的实际问题,进入智能工厂能够无缝对接。”苏旭勇说。

虽值暑假,工程训练中心里却很热闹,准备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学生们正在紧张备赛。3名“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与维修”赛项的队员按照图纸,将飞机板材按照适合尺寸折弯、裁剪、焊接。

“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环境和强度非常锻炼能力,是培育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负责指导的培训老师边洪宁说,学生们暑假也不休息,全泡在实训室里,具有这种顽强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学生更受企业青睐。

目前,济南已成立校企共建产业学院51个,共建规模以上实训基地1161个。眼下,济南职业学院45个专业与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已实现良好匹配。例如,紧密对接济南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济南职业学院前年就开设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今年上半年,济南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8%,汽车用发动机增长49.6%,对技能岗位人才需求更加旺盛。

济南市教育局总督学林钟介绍,职业院校要与企业发挥各自优势,互补互促、共建共享,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在专业布局优化、急需人才培养、短板技术攻关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加速形成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布局。

企业学徒成长——

“企业新型学徒制”提升技工素质

“我们每年生产约50台吹膜设备,产量位居全球前列。”走进广东省汕头市金明精机公司的“数智化”车间,一台台四五层楼高的“钢铁巨人”引人注目,这便是用于包装等行业的大型吹膜设备。

工位上,技术工人谢凯鹏正在全神贯注安装零件。这里的每台设备有4500多个零部件,最重的模头有25吨,最小的直径不到5毫米。为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精密核心零件之间的接合误差必须控制在0.003毫米以内,装配过程容不得半点失误。在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里,谢凯鹏的师傅林洁波通过“数字化智能管理平台”关注着他的安装动作,遇到技术难点,林洁波即可在线指点,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林洁波是我们的电工特级技师,是公司‘数智化’转型的技术骨干。”金明精机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杨英杰介绍,15年前,林洁波专科毕业,在多个技术岗位锻炼成长,去年被评聘为电工特级技师。今年5月,他顺利申报“汕头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谢凯鹏是公司的老技工,与林洁波是师徒也是搭档,公司设备在交付用户时,往往由林洁波提供指导,谢凯鹏完成安装。

30多年来,金明精机公司经历了从全手工到半自动化、“数智化”生产的演进。“面对‘数智化’转型,谁先聚集高技能人才,就能占据更多发展优势。”杨英杰说。

为填补技能人才缺口,金明精机公司与汕头市人社部门、技师学院等单位对接,以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共同敲定培训方案,实行“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据介绍,企业会选拔优秀技能人才担任企业导师,技工院校也会为学徒指派专业教师,双方合力搭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训平台,共同开展教学培训。经过报名筛选,金明精机共有37名员工参加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

“公司和汕头技师学院为我制定了培养计划,既有理论学习,也有岗位实操,指导老师会从最基本的原理教起。”谢凯鹏说,他跟随师傅林洁波边工作边学习,遇到问题随时提问、上手解决,过去觉得雾里看花的“数智化”知识,在导师言传身教中不断掌握。

“通过学习实操,首批37名学员已经能胜任现场大部分技术工作。”杨英杰介绍,随着谢凯鹏的成长,设备交付用户时,林洁波只需远程指导,能将更多精力投入研发创新。

近年来,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进一步深化技能人才培养,使之适应产业发展需要,成为一项新课题。

今年8月,广东省人社厅、财政厅联合印发《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管理办法》,明确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按照每人每年5000—8500元标准予以补贴。同时,为精准匹配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广东省人社厅还开展了“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对接活动,推行“岗位+培养”学徒就业新形式,构建以产业岗位标准为引领、以院校人才培养为基础、以技能人才评价为纽带的“产教评”技能生态。第一批“岗位+培养”学徒计划将提供10.3万个学徒岗位,促进技能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广东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广东将大力推动包括“企业新型学徒制”在内的各类探索,创新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通技能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责任编辑:马剑(QZ0014)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乐淘资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问题需要处理,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QQ 917118162

作者: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告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1711816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