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躬耕教坛 心有大我
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9月11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举办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指示精神座谈会。座谈会上,与会领导、教育专家、校长和教师代表结合教育工作实际,畅谈对教育家精神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总书记提出教育家精神,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14年在北师大提出‘四有’好老师、2016年在北京市八一学校提出‘四个引路人’,到最近提出的‘教育家精神’,这为我国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根本的遵循。”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说。
笃志躬行,择一业而白首
“总书记提到的‘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看似朴素,却极为深刻。”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窦桂梅说,“我认为,越是弘扬教育家精神,越是要让宏大命题落地,回到班级儿童生活本质。”
每逢周四,窦桂梅都会和教研、德育、后勤保障等管理者以及年级教师们一起走进某间教室,从早上一直到傍晚,和学生共进午餐、一起讨论,参与他们的学习生活,研究怎样更好更优质地改进培育方式。“我努力坚持把‘一日蹲班’作为观察学生一日生活的现象现场。‘一日蹲班’,蹲下身子、放下架子,也是真实具体的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窦桂梅说,“对儿童生态进行最真实、最精确的观察诊断,是满怀诚意地促进师生关系良性互动与循环,最终让一个班级成为儿童‘自己长出来’的土壤和气候。”
“从18岁到今年60岁,我将全部的职业生涯都安放在南京长江北岸这‘一所学校’里,将自己全部的生命激情都投注在让农民的孩子也能享受最好教育这‘一个心愿’里,将全部的生命能量都聚焦在行知教育实验这‘一件事情’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杨瑞清表达了多年躬耕教坛的感悟,“作为一名平凡的乡村教师,能够静静地在一所学校,为一个心愿,做一件事情,获得如此充实、美好的教育人生,我真真切切感受到赶上了好时代。有教育家精神的引领,每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也大有可为。”
“校园和讲坛是向教育家学习、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主战场、主渠道。教育是全身心投入的事业,一辈子做一件事,有着坚固心和长久心,有着择一业而白首的忠诚和坚守。教育是亲证力行的事业,绝大多数教育家都是在讲坛上、在校园中成就的,他们的身上有着实践探索的汗香,有着校园泥土的芬芳。”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刘彭芝说,“教育家的德是实德、才是实才、干是实干。他们的成果,是理实相生、知行合一的成果,我们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造就新时代教育家,着眼点和着力点就是忠诚和坚守、求是和致用。”
乐教爱生,厚植仁爱之心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轻度的残疾孩子全部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与之对应的,是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残疾的孩子不断增加。如何保持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残疾孩子?
“教师的‘爱’就尤为重要,一定是发自心底的真爱,它体现在对生命的尊重,对异常行为的包容。”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培智中心学校原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周晔说,“对这些儿童的爱不但真切,更需要持久与耐力,才能始终坚守岗位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用辛勤的汗水和不厌其烦的教育训练,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能够自立于家庭、社区和社会,解决家长后顾之忧,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成为传递党和国家对残疾人关爱的纽带。”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五中学教师张万波在乡村学校教书26年。关于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他对这样一段话印象深刻:“每个教师要想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对自己提出两个假如:一是假如我是孩子;二是假如是我的孩子。”张万波解释,做到第一个假如,你和学生的冲突就会减少,因为你们是朋友;做到第二个假如,你就会得到学生的喜爱,因为你们是亲人。
教育是爱的事业。有一年,张万波所带的初三班有3名学生,因为家离学校很远,上下学往返需要3个小时。他自问:“假如他们都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于是,张万波跟家长沟通取得同意后,带着3名学生租房住在学校附近,一边辅导他们学习,一边照顾他们饮食起居。与张万波同为教师的妻子还为班上的单亲学生织毛衣。“那时,我的孩子刚满一周岁,再加上班上的35名学生,他们都是我们的孩子,我和妻子成了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初三一年的时间,我们真正成了‘亲人’。”张万波深有感触。
胸怀天下,心有弘道追求
刘彭芝表示,她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作为自己的教育情怀和教育境界,在心怀“国之大者”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教育人生。她说:“人大附中不仅发起成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还率先走出了集团化办学的成功之路;不仅在北京帮扶了近20所薄弱学校,而且远赴贵州、宁夏、河南等地,帮扶了更多薄弱地区的学校。帮扶理念是帮一所、成一所,成一所、放飞一所,交给地方,成为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我想,其意义在于扎根中华大地,自觉积极地响应党和国家的战略要求,为教育现代化而奋斗奉献。”窦桂梅认为,“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就要主动承担起学校育人的主体责任,还要起带动家庭和社会的推动责任。”
“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直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必须特别强调精神层面的号召和引领,即教育家精神。这种精神,是对教育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的集中表达,是对教书育人规律的精确提炼,是对教师个人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高标准要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说。
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9月11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举办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指示精神座谈会。座谈会上,与会领导、教育专家、校长和教师代表结合教育工作实际,畅谈对教育家精神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总书记提出教育家精神,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14年在北师大提出‘四有’好老师、2016年在北京市八一学校提出‘四个引路人’,到最近提出的‘教育家精神’,这为我国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根本的遵循。”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说。
笃志躬行,择一业而白首
“总书记提到的‘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看似朴素,却极为深刻。”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窦桂梅说,“我认为,越是弘扬教育家精神,越是要让宏大命题落地,回到班级儿童生活本质。”
每逢周四,窦桂梅都会和教研、德育、后勤保障等管理者以及年级教师们一起走进某间教室,从早上一直到傍晚,和学生共进午餐、一起讨论,参与他们的学习生活,研究怎样更好更优质地改进培育方式。“我努力坚持把‘一日蹲班’作为观察学生一日生活的现象现场。‘一日蹲班’,蹲下身子、放下架子,也是真实具体的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窦桂梅说,“对儿童生态进行最真实、最精确的观察诊断,是满怀诚意地促进师生关系良性互动与循环,最终让一个班级成为儿童‘自己长出来’的土壤和气候。”
“从18岁到今年60岁,我将全部的职业生涯都安放在南京长江北岸这‘一所学校’里,将自己全部的生命激情都投注在让农民的孩子也能享受最好教育这‘一个心愿’里,将全部的生命能量都聚焦在行知教育实验这‘一件事情’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杨瑞清表达了多年躬耕教坛的感悟,“作为一名平凡的乡村教师,能够静静地在一所学校,为一个心愿,做一件事情,获得如此充实、美好的教育人生,我真真切切感受到赶上了好时代。有教育家精神的引领,每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也大有可为。”
“校园和讲坛是向教育家学习、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主战场、主渠道。教育是全身心投入的事业,一辈子做一件事,有着坚固心和长久心,有着择一业而白首的忠诚和坚守。教育是亲证力行的事业,绝大多数教育家都是在讲坛上、在校园中成就的,他们的身上有着实践探索的汗香,有着校园泥土的芬芳。”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刘彭芝说,“教育家的德是实德、才是实才、干是实干。他们的成果,是理实相生、知行合一的成果,我们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造就新时代教育家,着眼点和着力点就是忠诚和坚守、求是和致用。”
乐教爱生,厚植仁爱之心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轻度的残疾孩子全部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与之对应的,是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残疾的孩子不断增加。如何保持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残疾孩子?
“教师的‘爱’就尤为重要,一定是发自心底的真爱,它体现在对生命的尊重,对异常行为的包容。”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培智中心学校原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周晔说,“对这些儿童的爱不但真切,更需要持久与耐力,才能始终坚守岗位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用辛勤的汗水和不厌其烦的教育训练,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能够自立于家庭、社区和社会,解决家长后顾之忧,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成为传递党和国家对残疾人关爱的纽带。”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五中学教师张万波在乡村学校教书26年。关于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他对这样一段话印象深刻:“每个教师要想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对自己提出两个假如:一是假如我是孩子;二是假如是我的孩子。”张万波解释,做到第一个假如,你和学生的冲突就会减少,因为你们是朋友;做到第二个假如,你就会得到学生的喜爱,因为你们是亲人。
教育是爱的事业。有一年,张万波所带的初三班有3名学生,因为家离学校很远,上下学往返需要3个小时。他自问:“假如他们都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于是,张万波跟家长沟通取得同意后,带着3名学生租房住在学校附近,一边辅导他们学习,一边照顾他们饮食起居。与张万波同为教师的妻子还为班上的单亲学生织毛衣。“那时,我的孩子刚满一周岁,再加上班上的35名学生,他们都是我们的孩子,我和妻子成了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初三一年的时间,我们真正成了‘亲人’。”张万波深有感触。
胸怀天下,心有弘道追求
刘彭芝表示,她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作为自己的教育情怀和教育境界,在心怀“国之大者”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教育人生。她说:“人大附中不仅发起成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还率先走出了集团化办学的成功之路;不仅在北京帮扶了近20所薄弱学校,而且远赴贵州、宁夏、河南等地,帮扶了更多薄弱地区的学校。帮扶理念是帮一所、成一所,成一所、放飞一所,交给地方,成为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我想,其意义在于扎根中华大地,自觉积极地响应党和国家的战略要求,为教育现代化而奋斗奉献。”窦桂梅认为,“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就要主动承担起学校育人的主体责任,还要起带动家庭和社会的推动责任。”
“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直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必须特别强调精神层面的号召和引领,即教育家精神。这种精神,是对教育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的集中表达,是对教书育人规律的精确提炼,是对教师个人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高标准要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说。
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
作者:刘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