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教育为“媒”:中国东盟共谋人文交流合作新愿景
新华社贵阳8月31日电 贵州凯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泰国留学生林美仙身着贵州少数民族节日盛装,与苗族、侗族伙伴一起载歌载舞,并用流利的中文分享她在中国留学的感受……
29日,在中国贵州贵阳举办的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上,这部名为《教育合作新愿景 “一带一路”共繁荣》的主题片,生动讲述了交流周活动举办15年来双方在教育合作及人文交流方面的故事。
贵州省政府相关负责人在开幕式上介绍,交流周活动已成为中国—东盟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间教育合作平台,并已由单一教育合作拓展为科技、文化、卫生、旅游、体育等多领域合作,为建设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林美仙既是中国与东盟国家推进教育合作的受益者,也是双方不断深化交流、共谋教育合作新愿景的见证者。“正是因为中国与东盟开展多元的教育合作,我才能有机会到中国留学,学习更多知识,了解更多彩的中国文化。”谈到留学中国,她高兴地说。
从陌生到熟悉,林美仙在中国不断成长,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素养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去年举办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东盟大学生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上,她凭借精彩的旅游推介和才艺展示获得了三等奖。
多年来,以教育为“媒”,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文交流越来越深入广泛,学生流动和教育领域人员往来更趋频繁。
2021至2022学年,东盟国家留学生约占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30%。贵州省共有32所院校具有留学生招生资格,相关院校招收的留学生累计覆盖了7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逾70%来自东盟国家。
同时,不少合作文件正有序实施,一些愿景正成为现实——去年以来,中国与泰国、柬埔寨、印尼等国签署国际中文教育合作协议;依托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中国与东盟国家积极开展海洋、化工等领域研究生联合培养,已搭建起覆盖26所高校的工科教育信息共享和学术交流平台……
此次交流周开幕式上,中国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是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引擎。
以贵州大学为例,2018年以来,该校累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农业技术人才近800人次。
“学校立足优势特色学科,既注重‘请进来’,又加强‘走出去’。”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说,教育为对外交流合作搭建了很好的人文交流机制,该校已与3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教育交流合作。
如今,在一个个已落地的合作项目中,能看到不少贵州及国内其他高校培养的留学生的身影。在新开通的中老铁路上,就有多位曾在贵州大学留学的老挝留学生参与服务。
2023年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的第16年。此次交流周以“教育合作新愿景·‘一带一路’共繁荣”为主题,期间将举办122项活动,持续深化交流,开展务实合作。
出席活动的老挝教育体育部部长普说,“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老挝在贸易投资、旅游、交通、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将老挝与东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合作联系起来,对老挝经济增长和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新华社贵阳8月31日电 贵州凯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泰国留学生林美仙身着贵州少数民族节日盛装,与苗族、侗族伙伴一起载歌载舞,并用流利的中文分享她在中国留学的感受……
29日,在中国贵州贵阳举办的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上,这部名为《教育合作新愿景 “一带一路”共繁荣》的主题片,生动讲述了交流周活动举办15年来双方在教育合作及人文交流方面的故事。
贵州省政府相关负责人在开幕式上介绍,交流周活动已成为中国—东盟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间教育合作平台,并已由单一教育合作拓展为科技、文化、卫生、旅游、体育等多领域合作,为建设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出了积极贡献。
林美仙既是中国与东盟国家推进教育合作的受益者,也是双方不断深化交流、共谋教育合作新愿景的见证者。“正是因为中国与东盟开展多元的教育合作,我才能有机会到中国留学,学习更多知识,了解更多彩的中国文化。”谈到留学中国,她高兴地说。
从陌生到熟悉,林美仙在中国不断成长,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素养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去年举办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东盟大学生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上,她凭借精彩的旅游推介和才艺展示获得了三等奖。
多年来,以教育为“媒”,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文交流越来越深入广泛,学生流动和教育领域人员往来更趋频繁。
2021至2022学年,东盟国家留学生约占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30%。贵州省共有32所院校具有留学生招生资格,相关院校招收的留学生累计覆盖了7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逾70%来自东盟国家。
同时,不少合作文件正有序实施,一些愿景正成为现实——去年以来,中国与泰国、柬埔寨、印尼等国签署国际中文教育合作协议;依托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中国与东盟国家积极开展海洋、化工等领域研究生联合培养,已搭建起覆盖26所高校的工科教育信息共享和学术交流平台……
此次交流周开幕式上,中国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是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引擎。
以贵州大学为例,2018年以来,该校累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农业技术人才近800人次。
“学校立足优势特色学科,既注重‘请进来’,又加强‘走出去’。”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说,教育为对外交流合作搭建了很好的人文交流机制,该校已与3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教育交流合作。
如今,在一个个已落地的合作项目中,能看到不少贵州及国内其他高校培养的留学生的身影。在新开通的中老铁路上,就有多位曾在贵州大学留学的老挝留学生参与服务。
2023年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的第16年。此次交流周以“教育合作新愿景·‘一带一路’共繁荣”为主题,期间将举办122项活动,持续深化交流,开展务实合作。
出席活动的老挝教育体育部部长普说,“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老挝在贸易投资、旅游、交通、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将老挝与东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合作联系起来,对老挝经济增长和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
作者:骆飞 郑明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