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淘资源 热门 激发地方文艺院团生机活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激发地方文艺院团生机活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广告位

  深耕特色剧目,培养年轻人才,拓宽传播路径,  激发地方文艺院团生机活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本报记者 王锦涛 李 蕊 原韬雄,  今年以来,演出市场不断升温。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19.33万场,与去年同比增长400.86%,观众人数6223.66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超10倍。,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加强分类指导,激发院团生机活力。”随着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旺盛,作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力量,地方文艺院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版推出策划,从3个地方院团的实践案例,观察文艺院团在精品创作、人才培养、传播路径等方面的持续探索。,  ——编 者,  甘肃省歌舞剧院——,  丝路花雨 常演常新,  前不久,舞剧《丝路花雨》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上演,一连两场,场场爆满。,  自1979年首演,44年来,《丝路花雨》常演常新。这部舞剧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以丝绸之路为主题,博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艺术特色,截至今年6月,已先后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3899场,观众达531.48万余人次,成为中国舞剧演出场次、观看人数、演出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剧目,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  精美绝伦的壁画、翩跹起舞的飞天……为把敦煌艺术搬上舞台,让静止的壁画变成流畅的舞蹈,甘肃省歌舞剧院先后派出7批编创人员赶赴敦煌,采风学习、体验生活。编导和演员们进洞窟学习,听专家讲授,不断调整创作思路,神笔张、英娘、伊努斯……一个个典型形象,从壁画和文献中走了出来、跳了起来,生动鲜活、血肉丰满。,  莫高窟南区492个洞窟,几乎窟窟都有舞蹈形象。“壁画上,舞者的体态、手势和眼神,都是我们的素材。”甘肃省歌舞剧院院长李金江说,当年,大家请教研究人员,敦煌伎乐中哪一个舞蹈动作最典型,得到的答案是112窟的反弹琵琶舞姿最有代表性。,  “112窟的反弹琵琶形象出自中唐时期,舞姿形态、组合形式更加丰富。”李金江说,但要用当时的方式将反弹琵琶的静态动作连贯起来,几乎没有可能。“壁画舞姿讲究曲线,在反复练习中,大家逐渐摸索出由头、肩、胯的弯曲形成舞蹈动作。”李金江说,就这样,舞剧中经典的反弹琵琶造型诞生了。,  同时,随着创排的深入,更多文化元素被吸纳进来。男子舞略显单薄,就加入甘肃武威攻鼓子;印度舞、波斯舞不擅长,演员就到北京向东方歌舞团拜师学艺;为还原唐曲韵律,反复斟酌,选择琵琶古曲《月儿高》作为基调。,  摇曳的身姿、飘逸的裙裾、曼妙的舞蹈……“花雨”自敦煌壁画中“飞出”,又随时代变迁,几经改版。为了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趣味,满足巡演需要,甘肃省歌舞剧院不仅在1979年版的基础上推出2008年版和2016年版两个正式演出版本,还创排了80分钟的“旅游版”。“与时俱进的《丝路花雨》,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甘肃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其银说,《丝路花雨》精彩片段在视频网站播出后,“圈粉”超过1亿观众。,  “《丝路花雨》之所以成为蜚声海外的文化爆款,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挖掘并呈现了中华文化中的世界元素,聚焦于丝路沿线各国交流交往的恒久情谊。”陈其银认为,这是《丝路花雨》长演不衰的关键“密码”。,  山东聊城茌平区山东梆子剧团——,  留住人才 增添活力,  “大红的灯笼明亮亮,新房内再听笑声扬……”音乐声起,快板敲得“呱嗒”响,主演立于舞台,双脚呈丁字步,目光炯炯有神;一旁,歌舞演员们手捧红灯笼,迈着小碎步,忽地一个侧空翻,引得台下连连叫好。,  这是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山东梆子剧团演出的梆子小戏《幸福的红灯笼》。仔细瞧来,多数演员脸庞稚嫩,有的看起来不过20岁左右。“猜对了!”团长周克泉笑道,“剧中有3名主演,其中两人是90后,6名歌舞队员全是00后。”,  自1950年建团,茌平区山东梆子剧团已有70多年历史,但这个历史悠久的剧团却有着年轻的演员队伍。全团共48人,90后和00后约占七成。,  其实,剧团多年前一度很缺人。“基层文艺院团人才流失严重,队伍青黄不接,最严重时,一场戏都凑不齐演员。”周克泉眉头紧皱,“2006年,县里开了一场戏曲晚会,想让剧团出个节目,我们迟迟凑不齐人。没法子,只能跨省到河南找演员,临时演一场。”剧团经费不足,演员工资待遇低,周克泉说,看不到前景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扩充队伍、引进人才,迫在眉睫。2008年起,茌平区深化“财政保障+市场经营”模式改革,财政负责一定比例的事业经费,不足部分可通过演出等经营性活动获得。同时,政府加大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将送戏下乡补贴由750元每场提高到1万元每场,并逐年给剧团特批事业编制,让演员有了归属感。,  “改革,不能只靠政府,剧团自身也要发力。”周克泉说,自2013年起,剧团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演职人员,告别过去的“大锅饭”,工资根据角色、演出场次等按劳分配,注重向业务骨干和业绩突出的人才倾斜,“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可以有效提振演员的精气神,激发队伍活力。”,  多管齐下,几年间,一批年轻人加入。如何留住人才,长期保持充足的“新鲜血液”?“要给年轻人广阔的舞台,让他们能够充分锻炼、展示,在舞台上不断获得成就感,看到职业的前景与希望。”周克泉介绍,随着队伍逐步壮大,剧团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优化考勤、练功、演出等考评制度,并定期组织演员外出拉练、擂台比武、业务切磋,这几年,一批年轻人从学徒变为挑大梁的主演。如果实绩突出、德才兼备,评职称时还有机会破格评选。,  成效是显著的。茌平区山东梆子剧团不仅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创作的剧目《承诺》还成功入围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荣膺优秀剧目奖。“职业有前景,演员有期待,剧团将始终保持良性竞争的活力。”周克泉说。,  说话间,演出落幕,掌声响起。“以前送戏下乡,剧团缺演员、少作品,几场戏翻来覆去演,大伙看腻了,没听几句便搬着板凳离场。现在不一样了,每年演出均在400场次以上,场场满座,像赶集一样热闹。”周克泉说,“队伍强起来了,往后剧团会以更饱满的精神面貌投入文艺创作,推出越来越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陕西西安东仓鼓乐社——,  创新传播 雅乐乘“云”,  钟鼓喤喤,磬筦将将,朱漆栏杆,烫金屏风,男子幞头圆领袍,女子花钿襦裙装……传承千年的西安鼓乐,每晚在东仓鼓乐社的直播间里奏响,引来许多观众。,  脱胎于唐代宫廷燕乐的西安鼓乐,是由笛、笙、管、鼓、铙、钹、锣等多种中国传统乐器共同演奏的吹打合奏乐,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如今留存下来的西安鼓乐百年老社所剩无几,东仓鼓乐社就是其中之一。每天下午,在陕西西安的大唐芙蓉园景区,东仓鼓乐社的乐师们都要进行5场线下演出。匆匆吃罢饭,乐手们便又紧张地化起装来,晚上7点半,直播准时开场。,  直播间里,打扮成唐代宫廷梨园总管的齐兴峰,是东仓鼓乐社主管。他手握一个本子,页脚已经卷曲破烂,目录上有100多首曲目,“不仅有《霸王鞭》等传统曲目,也有影视剧、游戏等改编的创新曲目。”,  “五一五工尺,工尺工尺……”摇头晃脑地吟毕,齐兴峰饶有兴致地介绍起来,“刚才我唱的是工尺谱,这是中国特有的传统乐谱记录方法,也是西安鼓乐传承至今的基础。”在齐兴峰看来,不光要用耳熟能详的曲目吸引观众,更要将鼓乐文化传播出去。,  镜头一转,乐师张卫康手握双锤,在一面大鼓前敲击起来,他身姿舒展,鼓声里仿佛能听见千军万马。他说:“流传千年的鼓点在我手中敲出来,又通过直播让这么多人听到,我自豪极了。”,  事实上,东仓鼓乐社的直播从去年4月开始,到现在才不过1年多时间。当时,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齐兴峰动了在短视频平台直播的念头,“一来让大家增加些收入,二来也想让西安鼓乐‘触网’。”,  直播的受欢迎程度超出了齐兴峰的想象。短短3个月,他们的抖音账号粉丝数增至42万,全网搜索量达1.6亿次。过去一年,东仓鼓乐社的直播作品全网播放量达4.2亿,目前已吸引了70多万粉丝。“为了让直播效果更好,我们陆续添置了补光灯、专业调音设备等器材,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视听享受。”齐兴峰说。,  不久前,家住江苏苏州的樊远建特意来到西安,为的就是见东仓鼓乐社的乐师们一面。热情的乐师们还把他拉到镜头前,一起直播。东仓鼓乐社开播不久,樊远建就成了粉丝,“听了一首立刻被吸引了,豪迈宏大的音乐让我好像一下子穿越了时空。从那以后我就经常跟乐师们在线上互动,一来二去成了朋友。”,  与樊远建一样,不少“云端”乐迷从各地赶来,希望能在现场一饱耳福。以前在舞台上演出,乐师们与观众的互动很少,研习鼓乐19年的刘亚红感慨,“开了直播后,我才发现有那么多人喜欢西安鼓乐,我们的劲头更足了,要好好把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乐淘资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问题需要处理,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QQ 917118162

作者: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告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1711816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