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发展壮大节水产业新业态
《关于推广合同节水管理的若干措施》近日发布,提出了五方面15项措施,为推广合同节水管理、促进节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相关措施的出台,不仅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吸引更多节水服务企业参与节水事业,提升节水服务质量,而且有助于提升我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我国水资源相对短缺,许多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这意味着要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解决水资源短缺,节水是根本出路。近年来,相关部门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用水效率和用水效益明显提升。《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与2021年相比,2022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1.6%和10.8%(按可比价计算),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2年的0.516提高到2022年的0.572。
不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各地区各行业用水效率存在不小差距。例如,有的地区发展方式仍旧比较粗放,没有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使水生态遭到破坏;有的地区虽有节水意识,但没有节水技术,缺乏适合本地发展的节水产品。因此,要进一步提升用水效率,从观念、措施、技术等各方面着眼,把节水摆在优先位置,积极推广合同节水管理,千方百计促进节水产业健康发展。
要不断增加节水服务企业数量,促进节水服务企业与用水单位签订合同,通过集成先进节水技术、提供节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务,以分享节水效益方式收回投资、获取收益。持续壮大节水服务市场规模,建立健全合同节水管理产业链。
要坚决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仍是我国的基本水情。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对地方来说,发展规划绝不能突破可用水量;对行业而言,用水量必须控制在用水定额以内。要严格取水许可、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划出硬杠杠,坚持“有多少汤泡多少馍”。
要大力挖掘节水潜力。鼓励水利企业、节水设备制造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利用自身优势,组建专业化节水服务企业。强化合同节水管理技术支撑,从计量监测、技术标准、科技推广等方面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比如,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最大潜力所在。各地可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滴喷灌、水肥一体化等设施,把节水改造与土地平整、农机升级、品种改良结合起来,持续推动农业生产节本增效,确保从源头到田头,全程拧紧“水龙头”。
当前,发展节水产业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质量效益双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要持续推动节水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融合发展,形成“两手发力”快速发展新态势,发展壮大节水产业新业态。
《关于推广合同节水管理的若干措施》近日发布,提出了五方面15项措施,为推广合同节水管理、促进节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相关措施的出台,不仅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吸引更多节水服务企业参与节水事业,提升节水服务质量,而且有助于提升我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我国水资源相对短缺,许多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这意味着要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解决水资源短缺,节水是根本出路。近年来,相关部门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用水效率和用水效益明显提升。《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与2021年相比,2022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1.6%和10.8%(按可比价计算),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2年的0.516提高到2022年的0.572。
不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各地区各行业用水效率存在不小差距。例如,有的地区发展方式仍旧比较粗放,没有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使水生态遭到破坏;有的地区虽有节水意识,但没有节水技术,缺乏适合本地发展的节水产品。因此,要进一步提升用水效率,从观念、措施、技术等各方面着眼,把节水摆在优先位置,积极推广合同节水管理,千方百计促进节水产业健康发展。
要不断增加节水服务企业数量,促进节水服务企业与用水单位签订合同,通过集成先进节水技术、提供节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务,以分享节水效益方式收回投资、获取收益。持续壮大节水服务市场规模,建立健全合同节水管理产业链。
要坚决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仍是我国的基本水情。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对地方来说,发展规划绝不能突破可用水量;对行业而言,用水量必须控制在用水定额以内。要严格取水许可、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划出硬杠杠,坚持“有多少汤泡多少馍”。
要大力挖掘节水潜力。鼓励水利企业、节水设备制造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利用自身优势,组建专业化节水服务企业。强化合同节水管理技术支撑,从计量监测、技术标准、科技推广等方面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比如,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最大潜力所在。各地可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滴喷灌、水肥一体化等设施,把节水改造与土地平整、农机升级、品种改良结合起来,持续推动农业生产节本增效,确保从源头到田头,全程拧紧“水龙头”。
当前,发展节水产业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质量效益双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要持续推动节水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融合发展,形成“两手发力”快速发展新态势,发展壮大节水产业新业态。
责任编辑:刘阳(QE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