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只要有梦想,哪里都是星辰大海”(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陈刚果(左)在指导战士操控无人机。粟毅 摄
时值盛夏,万物繁茂。走过蜿蜒的山路,湖北省恩施军分区上校处长陈刚果一行人来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坪坝营镇坪坝营村。
“年轻人应该到部队锻炼一下,在部队能学到很多知识,退伍后回乡择业就业优势也很多,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在这里,陈刚果见到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他通过讲述自己的军营生活,激励这名年轻人应征入伍。
“我在新疆戈壁滩上服役17年,来恩施从事国防动员工作5年。”回忆起自己的军旅生涯,陈刚果说,“作为一名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早已融入我的血液中,无论我的战位在哪里,永远都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从“门外汉”成长为技术骨干
2001年陈刚果大学毕业,带着航天报国梦应征入伍,来到甘肃酒泉的一个小镇。
到了部队后,陈刚果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有时连一个极其常见的技术故障都难以解决。
刚到工作站时,师父打开站里的三个柜子,里面满满当当都是书和图纸。师父告诉他:“要学懂弄通这些书本上的知识,没个十年时间可拿不下来。”从此,陈刚果白天跟着师父调试设备,晚上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经常学到深夜。
“我特别感谢我的师父,是他教会了我在实践中学习。师父让我勇于实践,他说只有发现错误才能弥补知识缺陷。”陈刚果说,他逐渐从“门外汉”成长为技术骨干。
扎根戈壁17年间,他先后参加200多次重大试验任务,带领团队攻克了10余项重大技术难题,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原总装备部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取得发明专利1项。
2018年,作为军兵种交流干部,陈刚果调任恩施军分区上校处长。从大漠戈壁来到鄂西大山,从战略支援部队进入国防动员系统,对于陈刚果而言,一切要从“零”开始。
到村寨调研走访,提升高素质兵员征集工作
来到恩施后,“转型”成为摆在陈刚果面前的第一道难题。过去,长期与装备仪器打交道;现在,则需要更多地与人打交道。
湖北恩施是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高校数量少,高素质兵员征集工作一直难有突破。
为了摸清大家的真实想法,陈刚果每天蒙蒙亮就来到村里调研,“村民每天都要下地干活,必须在下地之前赶到,不能耽误他们干活。”
在2个多月时间里,陈刚果奔走于土家苗寨的各个村落,跑了1000多公里山路,走访了300多户村民家庭,和100多名民兵连长谈心、交流。
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陈刚果了解到,山区信息相对闭塞,许多家庭对参军的意义不甚了解。同时,也没有摸清辖区内大学生底数,没能充分掌握大学生入伍意愿。
问题在基层,办法也在基层。他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推动军地联合出台了大学生兵员征集配套激励措施;每年定期培训专武干部,推出一系列奖励政策;要求一线征兵人详细掌握适龄青年的情况,根据每家每户的家庭状况,有针对性地宣介参军入伍信息……
一套“组合拳”下来,第二年,恩施的征兵工作就打了一个“翻身仗”,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持续技术攻关,建成智能指挥信息系统
走访的过程中,一路群山逶迤、风景秀丽,在陈刚果眼中,山川河湖、路桥沟渠都是有价值的信息数据。
在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时,陈刚果发现,“恩施州有数量庞大的潜力信息,却没有统一的数字化平台。”
建立一套智能指挥信息系统,对于陈刚果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从提报军事需求到动员筹划落实、从行动组织指挥到潜力体系构建、从大数据分析到神经网络学习……陈刚果开始如饥似渴地“充电”。同事蹇超说:“开发一个新的系统,人、技术、资金,缺一不可,难度很大。陈处长就带着我们一起干,他自己则经常钻研到凌晨。”
经过2年研究攻关和10个月的建设,智能指挥信息系统一期工程于2021年9月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
去年,湖北省军区在恩施组织山地搜救演练,并提出运用智能信息技术。有了智能指挥信息系统的支撑,很快,一个集侦测、目标识别等功能于一体的山地搜救指挥系统应运而生。一个月后,山地搜救演练在恩施如期举行。从无人机侦测回传,到目标识别定位、行动路径规划、行动方案生成,用时不到2分钟。
在陈刚果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微波和光学的各类专业书籍,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研究过程。“现在的系统还需要继续完善。”陈刚果说,“在山地救援中,依靠红外搜索幸存者的方式存在盲区,密林、岩洞会阻挡红外辐射,但微波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所以我还要研究、继续改进。”
“只要有梦想,哪里都是星辰大海,哪里都有璀璨星光。”作为一名新时代革命军人,陈刚果的脚步从未停止……
陈刚果(左)在指导战士操控无人机。粟毅 摄
时值盛夏,万物繁茂。走过蜿蜒的山路,湖北省恩施军分区上校处长陈刚果一行人来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坪坝营镇坪坝营村。
“年轻人应该到部队锻炼一下,在部队能学到很多知识,退伍后回乡择业就业优势也很多,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在这里,陈刚果见到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他通过讲述自己的军营生活,激励这名年轻人应征入伍。
“我在新疆戈壁滩上服役17年,来恩施从事国防动员工作5年。”回忆起自己的军旅生涯,陈刚果说,“作为一名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早已融入我的血液中,无论我的战位在哪里,永远都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从“门外汉”成长为技术骨干
2001年陈刚果大学毕业,带着航天报国梦应征入伍,来到甘肃酒泉的一个小镇。
到了部队后,陈刚果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有时连一个极其常见的技术故障都难以解决。
刚到工作站时,师父打开站里的三个柜子,里面满满当当都是书和图纸。师父告诉他:“要学懂弄通这些书本上的知识,没个十年时间可拿不下来。”从此,陈刚果白天跟着师父调试设备,晚上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经常学到深夜。
“我特别感谢我的师父,是他教会了我在实践中学习。师父让我勇于实践,他说只有发现错误才能弥补知识缺陷。”陈刚果说,他逐渐从“门外汉”成长为技术骨干。
扎根戈壁17年间,他先后参加200多次重大试验任务,带领团队攻克了10余项重大技术难题,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原总装备部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取得发明专利1项。
2018年,作为军兵种交流干部,陈刚果调任恩施军分区上校处长。从大漠戈壁来到鄂西大山,从战略支援部队进入国防动员系统,对于陈刚果而言,一切要从“零”开始。
到村寨调研走访,提升高素质兵员征集工作
来到恩施后,“转型”成为摆在陈刚果面前的第一道难题。过去,长期与装备仪器打交道;现在,则需要更多地与人打交道。
湖北恩施是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高校数量少,高素质兵员征集工作一直难有突破。
为了摸清大家的真实想法,陈刚果每天蒙蒙亮就来到村里调研,“村民每天都要下地干活,必须在下地之前赶到,不能耽误他们干活。”
在2个多月时间里,陈刚果奔走于土家苗寨的各个村落,跑了1000多公里山路,走访了300多户村民家庭,和100多名民兵连长谈心、交流。
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陈刚果了解到,山区信息相对闭塞,许多家庭对参军的意义不甚了解。同时,也没有摸清辖区内大学生底数,没能充分掌握大学生入伍意愿。
问题在基层,办法也在基层。他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推动军地联合出台了大学生兵员征集配套激励措施;每年定期培训专武干部,推出一系列奖励政策;要求一线征兵人详细掌握适龄青年的情况,根据每家每户的家庭状况,有针对性地宣介参军入伍信息……
一套“组合拳”下来,第二年,恩施的征兵工作就打了一个“翻身仗”,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持续技术攻关,建成智能指挥信息系统
走访的过程中,一路群山逶迤、风景秀丽,在陈刚果眼中,山川河湖、路桥沟渠都是有价值的信息数据。
在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时,陈刚果发现,“恩施州有数量庞大的潜力信息,却没有统一的数字化平台。”
建立一套智能指挥信息系统,对于陈刚果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从提报军事需求到动员筹划落实、从行动组织指挥到潜力体系构建、从大数据分析到神经网络学习……陈刚果开始如饥似渴地“充电”。同事蹇超说:“开发一个新的系统,人、技术、资金,缺一不可,难度很大。陈处长就带着我们一起干,他自己则经常钻研到凌晨。”
经过2年研究攻关和10个月的建设,智能指挥信息系统一期工程于2021年9月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
去年,湖北省军区在恩施组织山地搜救演练,并提出运用智能信息技术。有了智能指挥信息系统的支撑,很快,一个集侦测、目标识别等功能于一体的山地搜救指挥系统应运而生。一个月后,山地搜救演练在恩施如期举行。从无人机侦测回传,到目标识别定位、行动路径规划、行动方案生成,用时不到2分钟。
在陈刚果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微波和光学的各类专业书籍,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研究过程。“现在的系统还需要继续完善。”陈刚果说,“在山地救援中,依靠红外搜索幸存者的方式存在盲区,密林、岩洞会阻挡红外辐射,但微波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所以我还要研究、继续改进。”
“只要有梦想,哪里都是星辰大海,哪里都有璀璨星光。”作为一名新时代革命军人,陈刚果的脚步从未停止……
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