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寻“博”江苏丨别有“用”心!追求精致生活,千百年来从未停步
到博物馆追寻历史脚步,正成为生活潮流和文化现象。
除了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这些网红博物馆,江苏还有很多特色博物馆。现代快报记者围绕吃、穿、用、读等日常生活主题,带你打卡这些特色博物馆。
在常州油灯博物馆,从最简单的陶豆到繁复巧妙的西王母油灯,能工巧匠们在小小的油灯身上穷尽想象;在南通通作家具博物馆,一榫一卯,各个木构件严丝合缝,百年不松动;在常州市龙城梳篦博物馆,雕、描、烫、刻、磨……一把木梳需28道工序,一把篦箕需72道半工序。器以载道,古人在生活用具上颇下功夫,既有独具匠心的精妙巧思,又有生活意趣的精致追求,千百年来从未停步。
常州油灯博物馆:1500余件油灯讲述文明之光
△各类油灯
坐落于常州西太湖畔的油灯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专业的油灯主题博物馆,集中展示了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收藏的1500余件中外各式油灯珍品。
油灯博物馆按通史展览模式,系统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的各类油灯。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豆是馆中最古老的油灯;有比较少见的战国陶质凤鸟形彩绘灯、汉代人擎双灯盘漆灯和辽代石灯;还有“省油灯”“气死猫”等有趣的油灯。
△汉代十三头西王母陶质油灯
镇馆之宝是汉代十三头西王母陶质油灯。这是目前出土的同一时期同一主题的油灯中灯盏数最多、体量最大、装饰最繁复的油灯。西太湖美术馆研究部主任刘焕焕介绍说,“汉代上至君王,下至民众都信奉掌管着长生不老药的西王母。在这盏油灯上可以看到,西王母端坐在龙虎座上,左右两侧为龙头与虎头,上方各有圆球,分别刻了金乌鸟和蟾蜍,象征着日月。四个手持灯盏、骑龙御马的仙仆环绕四周,突显着西王母至高无上的地位。油灯下半部刻画的神兽、灵龟、连理枝等也都栩栩如生。”
△陶质星象纹底座带佛像十三龙头枝灯
“最神秘的油灯是十六国时期的陶质星象纹底座带佛像十三龙头枝灯。十六国时期十分短暂,发现的油灯也非常少。”刘焕焕说,油灯上8个佛像分上下两层排列,十分生动。每枝灯盏衔接处是龙头造型,用插入式连接,底座覆碗上布满星宿。就目前出土的情况看,这种星宿纹在之前和之后的油灯中极为少见。
△“省油灯”
馆内展示的宋代“省油灯”的碟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碟壁侧面有个小圆嘴,用来向夹层中注水。大诗人陆游就曾说过:“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有句俗语——‘真不是个省油的灯!’可见正是贴合古人的油灯生活。”刘焕焕笑着说。
△“气死猫”油灯
“气死猫”油灯更有趣味。一盏清代瓷质“气死猫”油灯上,小老鼠趴在灯盏上模仿偷油吃的场景。“在物资相对贫乏的古代,为了防止老鼠偷吃灯油,古人设计了全封闭的灯盏,将灯油藏于腹腔之内,老鼠就偷吃不到灯油了。”刘焕焕解释说,“猫原本是可以蹲守在油灯旁,来个守株待鼠。但老鼠偷不到灯油就不来了,猫就气坏了,所以叫‘气死猫’油灯。”
△飞上太空的油灯
在博物馆内,还有上过太空的油灯——唐三彩油灯。据悉,这盏油灯高度仅有几厘米,2016年曾跟随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去往太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遨游过太空的油灯。
南通通作家具博物馆:清朝就用上了“旋转桌”
“清代文人李渔曾写过,‘维扬之木器,姑苏之竹器,可谓甲于古今,冠乎天下矣。’以前南通曾隶属于扬州府,木器工艺也非常高超。很多南通的工匠曾在皇宫里制作家具,后将这门技艺带回了家乡,并将其延续并发扬光大。”南通通作家具博物馆馆长陈云介绍。
△明清古家具
20世纪80年代末,陈云和丈夫王金祥开始收藏通作明清古家具,并建起了博物馆,如今已有568件藏品。通作家具的主要标记就是“拐儿纹”。这主要是因为当地家具使用的木材是能与小叶紫檀媲美的柞榛木。俗话说“十柞九空,十柞九弯”,取材不易,大的木材用作桌面和桌腿,小的便以攒接的方法做成了纹饰,不但大方美观,结构上也能发挥支撑的作用。
△柞榛木八卦面圆台
桌椅、床榻、橱柜……博物馆内,各式各样的通作家具让人目不暇接。其中一张精巧的清代中期的柞榛木八卦面圆台,台面采用大边框芯板八卦面工艺,桌面下段正中是独立圆柱,分上下二节,桌面可以自由转动,脚踏圆盘支撑整个桌面。桌面侧面牙条雕有如意纹,脚踏作为冰裂纹保存完好,是一件罕见的孤品。
△金丝楠木拔步床
“镇馆之宝”是一张清中期的金丝楠木拔步床。这张拔步床采用了典型的通作工艺,除踏板、床顶板、床楞外,其他全为上等金丝楠木制作。门面采用斜万字纹双面洼线工艺,床顶边沿采用浅浮雕、深雕、圆雕等多种工艺,人物雕刻得活灵活现,刻画了状元及第、八仙过海、五子登科等故事。床顶还设有两个挂钩,是新婚时挂红灯笼用的。“这是当年的大户人家所有,品相工艺极佳。”陈云说,拔步床有着很强的私密性,设置有子孙桶、衣柜等,生活起居都可以在内部完成。
为了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通作家具的制作过程,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通作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人的王金祥设计制作了600多件木工工具,并拆解了一张300多岁的桌子,零部件一一展现在墙上。他还出版了《大器婉成——一张通作柞榛方桌的解析》《一席绮梦》《大匠之道》等书,介绍中国通作家具制作技艺。
常州市龙城梳篦博物馆:小小梳篦流行千年
梳篦,又称栉,是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分为木梳和篦箕两种物品。有句老话,“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梳篦的制作技艺形成于东晋,梳子有28道工序,篦子有72道半工序,精湛繁复,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常州梳篦以“雕、描、刻、烫、嵌”独特工艺,在实用的同时兼顾优美造型,赢得了“常州梳篦甲天下”和“宫梳名篦”之盛誉。
位于常州市勤业路17号博济·南岸里园区内的常州市龙城梳篦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梳篦博物馆,也是常州首个“工业旅游示范点”。常州梳篦厂有限公司总经理贾玮介绍称,龙城梳篦博物馆展区分为梳篦历史文化展示区和工艺制作展示区。其中历史文化展示区展现梳篦的制作工具和原材料、各历史时期制作的各式梳篦,梳篦的杰出成就等,有着“檀香雕刻双龙戏珠梳篦”“檀香雕刻凤梳”“象牙浅刻静瓶梳”“黄杨工艺梳”等560余件精美藏品。工艺制作展示区集中展示梳篦工艺的制作过程,还设置了互动区,游客可以动手学习梳篦工艺制作过程,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说起镇馆之宝,贾玮表示,1915年,常州梳篦与国酒茅台一同获得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国际和平博览会银奖;1926年,常州梳篦又在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上夺得金奖,从此以“中华梳篦之宗”扬名世界。原先馆里珍藏着两枚世博会奖牌原件,如今原件被收进了常州市档案馆。此外,精品“檀香雕刻双龙戏珠”梳篦采用老檀香木双面镂空雕刻,很好地体现出双龙戏珠的场景,曾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江苏馆展出。
在梳子已经成为日用品的今天,常州梳篦也开始向工艺类和旅游用品方面发展,四大美女工艺梳、红楼梦工艺梳、海洋鱼系列工艺梳、京剧脸谱工艺梳、旗袍套梳等都能在馆内见到。近年来,博物馆还开展馆校合作,举办了40多场“小小传承人”活动,40多所中小学8000余名学生参与梳篦历史文化技艺课程。
到博物馆追寻历史脚步,正成为生活潮流和文化现象。
除了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这些网红博物馆,江苏还有很多特色博物馆。现代快报记者围绕吃、穿、用、读等日常生活主题,带你打卡这些特色博物馆。
在常州油灯博物馆,从最简单的陶豆到繁复巧妙的西王母油灯,能工巧匠们在小小的油灯身上穷尽想象;在南通通作家具博物馆,一榫一卯,各个木构件严丝合缝,百年不松动;在常州市龙城梳篦博物馆,雕、描、烫、刻、磨……一把木梳需28道工序,一把篦箕需72道半工序。器以载道,古人在生活用具上颇下功夫,既有独具匠心的精妙巧思,又有生活意趣的精致追求,千百年来从未停步。
常州油灯博物馆:1500余件油灯讲述文明之光
△各类油灯
坐落于常州西太湖畔的油灯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专业的油灯主题博物馆,集中展示了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收藏的1500余件中外各式油灯珍品。
油灯博物馆按通史展览模式,系统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的各类油灯。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豆是馆中最古老的油灯;有比较少见的战国陶质凤鸟形彩绘灯、汉代人擎双灯盘漆灯和辽代石灯;还有“省油灯”“气死猫”等有趣的油灯。
△汉代十三头西王母陶质油灯
镇馆之宝是汉代十三头西王母陶质油灯。这是目前出土的同一时期同一主题的油灯中灯盏数最多、体量最大、装饰最繁复的油灯。西太湖美术馆研究部主任刘焕焕介绍说,“汉代上至君王,下至民众都信奉掌管着长生不老药的西王母。在这盏油灯上可以看到,西王母端坐在龙虎座上,左右两侧为龙头与虎头,上方各有圆球,分别刻了金乌鸟和蟾蜍,象征着日月。四个手持灯盏、骑龙御马的仙仆环绕四周,突显着西王母至高无上的地位。油灯下半部刻画的神兽、灵龟、连理枝等也都栩栩如生。”
△陶质星象纹底座带佛像十三龙头枝灯
“最神秘的油灯是十六国时期的陶质星象纹底座带佛像十三龙头枝灯。十六国时期十分短暂,发现的油灯也非常少。”刘焕焕说,油灯上8个佛像分上下两层排列,十分生动。每枝灯盏衔接处是龙头造型,用插入式连接,底座覆碗上布满星宿。就目前出土的情况看,这种星宿纹在之前和之后的油灯中极为少见。
△“省油灯”
馆内展示的宋代“省油灯”的碟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碟壁侧面有个小圆嘴,用来向夹层中注水。大诗人陆游就曾说过:“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有句俗语——‘真不是个省油的灯!’可见正是贴合古人的油灯生活。”刘焕焕笑着说。
△“气死猫”油灯
“气死猫”油灯更有趣味。一盏清代瓷质“气死猫”油灯上,小老鼠趴在灯盏上模仿偷油吃的场景。“在物资相对贫乏的古代,为了防止老鼠偷吃灯油,古人设计了全封闭的灯盏,将灯油藏于腹腔之内,老鼠就偷吃不到灯油了。”刘焕焕解释说,“猫原本是可以蹲守在油灯旁,来个守株待鼠。但老鼠偷不到灯油就不来了,猫就气坏了,所以叫‘气死猫’油灯。”
△飞上太空的油灯
在博物馆内,还有上过太空的油灯——唐三彩油灯。据悉,这盏油灯高度仅有几厘米,2016年曾跟随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去往太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遨游过太空的油灯。
南通通作家具博物馆:清朝就用上了“旋转桌”
“清代文人李渔曾写过,‘维扬之木器,姑苏之竹器,可谓甲于古今,冠乎天下矣。’以前南通曾隶属于扬州府,木器工艺也非常高超。很多南通的工匠曾在皇宫里制作家具,后将这门技艺带回了家乡,并将其延续并发扬光大。”南通通作家具博物馆馆长陈云介绍。
△明清古家具
20世纪80年代末,陈云和丈夫王金祥开始收藏通作明清古家具,并建起了博物馆,如今已有568件藏品。通作家具的主要标记就是“拐儿纹”。这主要是因为当地家具使用的木材是能与小叶紫檀媲美的柞榛木。俗话说“十柞九空,十柞九弯”,取材不易,大的木材用作桌面和桌腿,小的便以攒接的方法做成了纹饰,不但大方美观,结构上也能发挥支撑的作用。
△柞榛木八卦面圆台
桌椅、床榻、橱柜……博物馆内,各式各样的通作家具让人目不暇接。其中一张精巧的清代中期的柞榛木八卦面圆台,台面采用大边框芯板八卦面工艺,桌面下段正中是独立圆柱,分上下二节,桌面可以自由转动,脚踏圆盘支撑整个桌面。桌面侧面牙条雕有如意纹,脚踏作为冰裂纹保存完好,是一件罕见的孤品。
△金丝楠木拔步床
“镇馆之宝”是一张清中期的金丝楠木拔步床。这张拔步床采用了典型的通作工艺,除踏板、床顶板、床楞外,其他全为上等金丝楠木制作。门面采用斜万字纹双面洼线工艺,床顶边沿采用浅浮雕、深雕、圆雕等多种工艺,人物雕刻得活灵活现,刻画了状元及第、八仙过海、五子登科等故事。床顶还设有两个挂钩,是新婚时挂红灯笼用的。“这是当年的大户人家所有,品相工艺极佳。”陈云说,拔步床有着很强的私密性,设置有子孙桶、衣柜等,生活起居都可以在内部完成。
为了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通作家具的制作过程,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通作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人的王金祥设计制作了600多件木工工具,并拆解了一张300多岁的桌子,零部件一一展现在墙上。他还出版了《大器婉成——一张通作柞榛方桌的解析》《一席绮梦》《大匠之道》等书,介绍中国通作家具制作技艺。
常州市龙城梳篦博物馆:小小梳篦流行千年
梳篦,又称栉,是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分为木梳和篦箕两种物品。有句老话,“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梳篦的制作技艺形成于东晋,梳子有28道工序,篦子有72道半工序,精湛繁复,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常州梳篦以“雕、描、刻、烫、嵌”独特工艺,在实用的同时兼顾优美造型,赢得了“常州梳篦甲天下”和“宫梳名篦”之盛誉。
位于常州市勤业路17号博济·南岸里园区内的常州市龙城梳篦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梳篦博物馆,也是常州首个“工业旅游示范点”。常州梳篦厂有限公司总经理贾玮介绍称,龙城梳篦博物馆展区分为梳篦历史文化展示区和工艺制作展示区。其中历史文化展示区展现梳篦的制作工具和原材料、各历史时期制作的各式梳篦,梳篦的杰出成就等,有着“檀香雕刻双龙戏珠梳篦”“檀香雕刻凤梳”“象牙浅刻静瓶梳”“黄杨工艺梳”等560余件精美藏品。工艺制作展示区集中展示梳篦工艺的制作过程,还设置了互动区,游客可以动手学习梳篦工艺制作过程,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说起镇馆之宝,贾玮表示,1915年,常州梳篦与国酒茅台一同获得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国际和平博览会银奖;1926年,常州梳篦又在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上夺得金奖,从此以“中华梳篦之宗”扬名世界。原先馆里珍藏着两枚世博会奖牌原件,如今原件被收进了常州市档案馆。此外,精品“檀香雕刻双龙戏珠”梳篦采用老檀香木双面镂空雕刻,很好地体现出双龙戏珠的场景,曾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江苏馆展出。
在梳子已经成为日用品的今天,常州梳篦也开始向工艺类和旅游用品方面发展,四大美女工艺梳、红楼梦工艺梳、海洋鱼系列工艺梳、京剧脸谱工艺梳、旗袍套梳等都能在馆内见到。近年来,博物馆还开展馆校合作,举办了40多场“小小传承人”活动,40多所中小学8000余名学生参与梳篦历史文化技艺课程。
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