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塞外明珠”重放光华“京津屏障”功能提升
绿草茵茵,羊群点点。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牧民乌日更达莱望着草场,面露欣慰,“这些年国家下大气力治理我们这片土地,天上飞着播种无人机、地上跑着植树种草大机器,成百上千的工人朋友和我们一起劳动。现在草场一天比一天绿,草一天比一天长,羊吃得好,我们的收入上去了,生活变好了。”
4年前,因为草场沙化,乌日更达莱曾发愁“养不了羊怎么生活”。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简称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的开展,解决了他的难题。
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也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一度因补给水量减少、污水排放增加而生态功能严重退化。2019年5月,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开工建设。作为全国最大、实施最早、业态最全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工程,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多措并举、各业态相辅相成,治理成效显著:治沙4.8万亩,植树1500万株,修复林草3.3万亩,乌梁素海水质变好,这颗“塞外明珠”逐渐恢复昔日光彩,“北方防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大幅提升。
今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察看乌梁素海生态环境时强调,治理好乌梁素海流域对于保障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的方向是明确的,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
海堤路修复前。
海堤路修复后。
林草区治理前。
林草区治理后。
明珠蒙尘
水质变劣甚至不能接触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既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湿地,也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草原湖泊,素有“塞外明珠”之美誉,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这里曾经水草丰美、碧波荡漾、候鸟翔集,鱼类资源极其丰富,每年鱼产量达500多万公斤。
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自然补给水量的不断减少和黄河两岸人口的快速增长,城镇污水、工业废水和农田退水排放明显增加,乌梁素海面积急剧减少,整个流域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环境问题突出。2008年,乌梁素海水质变为劣Ⅴ类,湖里出现面积达8万多亩、持续近5个月的黄藻。据巴彦淖尔市河套水务集团资料,其时乌梁素海的水不仅不能饮用、浇地,甚至不能接触皮肤。
“鱼是黄色的,水是褐色的,平均深度也就1米,岸边淤泥腥臭难闻,好多人都想搬走。”回忆当时情形,负责乌梁素海海堤路修复的本地人邬东眉头紧锁。
系统化修复
从保护一个湖到保护一个生态系统
“巴彦淖尔市实施了一大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项目,乌梁素海流域的生态治理也初见成效,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仍然损坏严重、退化趋势没有停止。”中建一局乌梁素海项目技术总监梅晓丽表示,“原因就在于环境治理存在碎片化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由我们中建一局承建的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就是要打通乌梁素海流域的‘经络’,让水活起来,实现根治。”
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是全国最大、实施最早、业态最全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工程,在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沙工程中排名首位,其中沙漠治理面积位居全国同类工程前列。治理流域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包括乌兰布和沙漠治理(沙)、乌拉山南北麓林草生态修复(林草)、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山)、乌梁素海海堤综合整治(湖水)、农田面源及城镇点污染综合治理(田)等5种业态、9个子工程,工程难度大、治理种类多、施工环境艰苦。
梅晓丽介绍,“一体化、系统化修复是乌梁素海生态综合治理的逻辑起点。我们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围绕‘修山-保水-扩林-护草-调田-治湖-固沙’的系统路径开展生态修复,从过去单纯治湖泊转变为系统治流域,从保护一个湖到保护一个生态系统。”
面临难题,治理团队创新性提出“4233”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即4步走标准化沙漠治理、林草修复2大神器、矿山3重治理、海堤整治3步施工。通过荒漠化治理稳固沙丘、林草修复改善区域土壤及气候条件,巩固治沙成果;通过修复矿山环境遏制地表水土流失,保证植被覆盖度,减少区域土壤沙化;通过海堤治理还原水体生态,保证水体安全。“通过各业态治理的相辅相成,实现流域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梅晓丽说。
生物多样性恢复
鸟从200多只变成200多种
2022年10月,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进入整体验收阶段,项目累计完成沙漠治理面积4.8万亩,种植梭梭树苗等苗木1500万株;修复矿山面积58平方公里;修复林草3.3万亩;修缮海堤路68.76公里;乌梁素海水质由劣Ⅴ类提高到整体Ⅳ类,水面面积稳定在29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5米,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完工后,将使“北方防沙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每年可减少100万立方米的黄沙流入黄河,推动流域内3.7万人口增收。
如今,驱车乌梁素海流域,但见荒漠变绿洲、矿山现原貌、大山披绿衣、碧水映蓝天。泛舟乌梁素海,烟波浩渺、景色迷人,有海鸥伴飞、鱼鹰表演、鹭鸶注目。更可喜的是,全国仅3000余只的疣鼻天鹅,在这里就有1200多只,一饱眼福不是难事。
邬东高兴地说:“原本乌梁素海流域内的鸟只有200多只,现在变成了200多种,以前没见过的鸿雁去年来湖里过冬,每年有约600万只鸟迁徙经过乌梁素海或在此繁殖。”
中国样板
在全球具有生态修复示范作用
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生动实践中,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获得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发表论文26篇,科技成果评价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3项自主研发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1年,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入选自然资源部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发布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实践典型案例》。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子项目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区被评为国家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自然资源部相关专家表示,案例涉及自然、农业、城市等生态类型和国土空间主体功能生态修复,对我国乃至全球基于自然的生态修复本地化应用具有示范和借鉴作用。
“以前,生态修复工程在验收后就算完成了任务,之后的生态修复能力是可持续还是有所退化,这方面的评价一直是个空白。”梅晓丽说,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团队基于多光谱遥感技术,对林草修复区、沙漠生态治理区、盐碱地治理区、矿山治理区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编制了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标准,弥补了行业标准空白。
亲历者说
“终于不需要再搬家了”
沙漠治理前。
沙漠治理后第一年。
年近60的杨革命是土生土长的内蒙古磴口县人,记忆最深的是无尽的风沙和一次次搬家。“这里经常是沙尘天,尤其春秋两季,几乎每天刮大风。”杨革命记得,有一天傍晚突然刮起了沙尘暴,漫天黄沙呼啸而来,原本明亮的天空几分钟就彻底黑了下来。“我当时正在打理牛羊,吓得赶紧回到屋里。门被风吹得哐哐响,玻璃被沙子拍打着好像随时都会碎裂。我和家人整整一夜没有合眼。”这场沙尘暴封住了家门、刮烂了牛棚顶子,杨革命不得已又一次搬家,损失惨重。“每次想起这些,我都想哭。”
迫使杨革命一次次搬家的,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乌兰布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是西沙东进的主通道,也是华北、京津等下风口地区沙尘暴的直接源头。治理前,乌兰布和沙漠不断东进南移,东部边缘已由黄河西岸阿拉善盟扩展到黄河东岸海勃湾区,侵蚀面积近100平方公里,周边城镇乡村苦受侵袭。
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后,中建一局沙漠业态负责人牛东带领团队来到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漠刘拐沙头,实施4万余亩防沙治沙示范工程。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压沙固沙。为了找到高效环保且成本较低的方法,我们走访调研、多方论证,开辟出一块固沙‘试验田’,既用传统的‘土办法’稻草压沙,也用‘黑科技’可降解聚乳酸沙障压沙。”牛东介绍,经试验效果比对,团队采取平沙—压沙固沙—梭梭树种植—嫁接肉苁蓉“四步走”的方法治理沙漠,用稻草铺设方格,辅以可降解聚乳酸沙障,种植具有极强耐旱性、抗逆性及适应性的梭梭树,嫁接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肉苁蓉,在修复沙漠生态功能的同时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治理过程中,牛东团队创新研发出两大机械:一个是轻型压草覆沙机械,在大面积压沙工程中可以大幅度提高工效,同时标准化稻草入沙深度、外露高度和方格尺寸,进一步确保工程质量;另一个是梭梭肉苁蓉同步种植一体机,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工效4倍。
“4年来,我们团队累计完成沙漠治理面积4.8万亩,亲眼见证了‘沙进人退’变成‘绿进沙退’。”站在18米高的一级蓄水池顶,牛东手臂挥动,豪情万丈。随着他的指挥眺望四周,绿色遍地,与天际处的黄色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振奋。
看着家园周围的绿色覆盖面积日渐扩大、沙漠越来越远,感受着刮风天越来越少、风力越来越弱,杨革命诚挚地说:“终于不用担心风沙带给我们伤害了,也不需要再搬家了,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建设者的付出!”
建设者风采
张富成:工程“救火队员”雪圈硬核玩家
在北京中航资本大厦的建设还未完全结束,张富成就被调往内蒙古担任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东区项目经理。“我就是一个‘救火队员’,哪里有问题,领导就说让老张去吧。”张富成的自嘲里带着自豪。中航资本大厦项目既获得建筑业“鲁班奖”又获得“詹天佑奖”,张富成有资本自豪。
张富成是北京延庆井庄镇人,今年56岁,1989年进入中建一局,从工程师、预算员到副经理、项目经理,一步一步踏实前进。“建小汤山医院时我也被临时调去‘救火’。”由于增加了建设项目,进度上不去,张富成被紧急任命为临时指挥。“我加强组织协调,一一捋顺了材料准备、人员协调、施工方案等,按时完成了任务。”
初到乌梁素海时,张富成挺忐忑,“以前都是建房,现在面临一个新领域,而且是一项涉及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性工程。”但喜欢新鲜感、挑战性的张富成很快沉下心来,“一个业态一个业态来呗,先从林草开始,因为当时正是种植季,而我爱人正好是搞农业的。”
对经验丰富的张富成来说,技术难题不是大事,“做个样板区,多探索多研究就明晰了,最大的困难是跟牧民沟通,他们不理解种树这事儿”。
于是,张富成从小事做起,拉近跟牧民的距离:组织共建活动,挖井,修羊道,免费技术指导种树……“牧民爱惜羊,羊有草吃了,有水喝了,不再摔死摔伤了,牧民就慢慢接受并配合我们了。”
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涉及生态、农业、水利、环保等多个领域,需要技术与施工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协同努力。在统筹规划和配置资源的百忙之中,张富成始终关注着牧民的需求,坚持为他们排忧解难。“上我家宰只羊吧!”现在牧民见到张富成,都这么打招呼。
张富成性格的勇敢和坚韧,从他的爱好中可窥一斑。40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富成在延庆雪场接触了滑雪,此后通过自己练习,由游客体验型慢慢变成知名滑雪品牌的赞助滑手,如今更是各种滑雪赛事的常客,足迹遍布七大洲。“顶级的技术动作需要天赋,像我这样的发烧友坚持就行。”张富成认真地说,“想好了自己想做什么,多了解、多付出都能达到,不管有没有天赋。”
2020年春节,张富成成为中国南极腹地单板滑雪第一人。“在南极洲毛德皇后地和WOHLTAT山脉附近,一共滑了4座雪山。当时为了宣传北京冬奥会,我带着吉祥物和国旗爬了这些雪山。”
虽然是雪圈硬核玩家,张富成却强调:“我在冬季不能施工时利用空闲时间去滑雪,主业还是做工程。”的确,眼前的张富成面色黝黑、言行谦逊,更符合工程人形象。“与风沙鏖战,和星辰相伴,亲眼见证漫漫黄沙变成茫茫绿野,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是我终生难忘的项目之一。今后,我将把乌梁素海的修复经验拓展到更多生态工程建设中去,让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
绿草茵茵,羊群点点。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牧民乌日更达莱望着草场,面露欣慰,“这些年国家下大气力治理我们这片土地,天上飞着播种无人机、地上跑着植树种草大机器,成百上千的工人朋友和我们一起劳动。现在草场一天比一天绿,草一天比一天长,羊吃得好,我们的收入上去了,生活变好了。”
4年前,因为草场沙化,乌日更达莱曾发愁“养不了羊怎么生活”。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简称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的开展,解决了他的难题。
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也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一度因补给水量减少、污水排放增加而生态功能严重退化。2019年5月,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开工建设。作为全国最大、实施最早、业态最全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工程,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多措并举、各业态相辅相成,治理成效显著:治沙4.8万亩,植树1500万株,修复林草3.3万亩,乌梁素海水质变好,这颗“塞外明珠”逐渐恢复昔日光彩,“北方防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大幅提升。
今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察看乌梁素海生态环境时强调,治理好乌梁素海流域对于保障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的方向是明确的,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
海堤路修复前。
海堤路修复后。
林草区治理前。
林草区治理后。
明珠蒙尘
水质变劣甚至不能接触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既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湿地,也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草原湖泊,素有“塞外明珠”之美誉,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这里曾经水草丰美、碧波荡漾、候鸟翔集,鱼类资源极其丰富,每年鱼产量达500多万公斤。
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自然补给水量的不断减少和黄河两岸人口的快速增长,城镇污水、工业废水和农田退水排放明显增加,乌梁素海面积急剧减少,整个流域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环境问题突出。2008年,乌梁素海水质变为劣Ⅴ类,湖里出现面积达8万多亩、持续近5个月的黄藻。据巴彦淖尔市河套水务集团资料,其时乌梁素海的水不仅不能饮用、浇地,甚至不能接触皮肤。
“鱼是黄色的,水是褐色的,平均深度也就1米,岸边淤泥腥臭难闻,好多人都想搬走。”回忆当时情形,负责乌梁素海海堤路修复的本地人邬东眉头紧锁。
系统化修复
从保护一个湖到保护一个生态系统
“巴彦淖尔市实施了一大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项目,乌梁素海流域的生态治理也初见成效,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仍然损坏严重、退化趋势没有停止。”中建一局乌梁素海项目技术总监梅晓丽表示,“原因就在于环境治理存在碎片化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由我们中建一局承建的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就是要打通乌梁素海流域的‘经络’,让水活起来,实现根治。”
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是全国最大、实施最早、业态最全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工程,在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沙工程中排名首位,其中沙漠治理面积位居全国同类工程前列。治理流域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包括乌兰布和沙漠治理(沙)、乌拉山南北麓林草生态修复(林草)、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山)、乌梁素海海堤综合整治(湖水)、农田面源及城镇点污染综合治理(田)等5种业态、9个子工程,工程难度大、治理种类多、施工环境艰苦。
梅晓丽介绍,“一体化、系统化修复是乌梁素海生态综合治理的逻辑起点。我们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围绕‘修山-保水-扩林-护草-调田-治湖-固沙’的系统路径开展生态修复,从过去单纯治湖泊转变为系统治流域,从保护一个湖到保护一个生态系统。”
面临难题,治理团队创新性提出“4233”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即4步走标准化沙漠治理、林草修复2大神器、矿山3重治理、海堤整治3步施工。通过荒漠化治理稳固沙丘、林草修复改善区域土壤及气候条件,巩固治沙成果;通过修复矿山环境遏制地表水土流失,保证植被覆盖度,减少区域土壤沙化;通过海堤治理还原水体生态,保证水体安全。“通过各业态治理的相辅相成,实现流域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梅晓丽说。
生物多样性恢复
鸟从200多只变成200多种
2022年10月,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进入整体验收阶段,项目累计完成沙漠治理面积4.8万亩,种植梭梭树苗等苗木1500万株;修复矿山面积58平方公里;修复林草3.3万亩;修缮海堤路68.76公里;乌梁素海水质由劣Ⅴ类提高到整体Ⅳ类,水面面积稳定在29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5米,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完工后,将使“北方防沙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每年可减少100万立方米的黄沙流入黄河,推动流域内3.7万人口增收。
如今,驱车乌梁素海流域,但见荒漠变绿洲、矿山现原貌、大山披绿衣、碧水映蓝天。泛舟乌梁素海,烟波浩渺、景色迷人,有海鸥伴飞、鱼鹰表演、鹭鸶注目。更可喜的是,全国仅3000余只的疣鼻天鹅,在这里就有1200多只,一饱眼福不是难事。
邬东高兴地说:“原本乌梁素海流域内的鸟只有200多只,现在变成了200多种,以前没见过的鸿雁去年来湖里过冬,每年有约600万只鸟迁徙经过乌梁素海或在此繁殖。”
中国样板
在全球具有生态修复示范作用
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生动实践中,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获得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发表论文26篇,科技成果评价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3项自主研发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1年,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入选自然资源部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发布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实践典型案例》。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子项目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区被评为国家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自然资源部相关专家表示,案例涉及自然、农业、城市等生态类型和国土空间主体功能生态修复,对我国乃至全球基于自然的生态修复本地化应用具有示范和借鉴作用。
“以前,生态修复工程在验收后就算完成了任务,之后的生态修复能力是可持续还是有所退化,这方面的评价一直是个空白。”梅晓丽说,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团队基于多光谱遥感技术,对林草修复区、沙漠生态治理区、盐碱地治理区、矿山治理区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编制了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标准,弥补了行业标准空白。
亲历者说
“终于不需要再搬家了”
沙漠治理前。
沙漠治理后第一年。
年近60的杨革命是土生土长的内蒙古磴口县人,记忆最深的是无尽的风沙和一次次搬家。“这里经常是沙尘天,尤其春秋两季,几乎每天刮大风。”杨革命记得,有一天傍晚突然刮起了沙尘暴,漫天黄沙呼啸而来,原本明亮的天空几分钟就彻底黑了下来。“我当时正在打理牛羊,吓得赶紧回到屋里。门被风吹得哐哐响,玻璃被沙子拍打着好像随时都会碎裂。我和家人整整一夜没有合眼。”这场沙尘暴封住了家门、刮烂了牛棚顶子,杨革命不得已又一次搬家,损失惨重。“每次想起这些,我都想哭。”
迫使杨革命一次次搬家的,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乌兰布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是西沙东进的主通道,也是华北、京津等下风口地区沙尘暴的直接源头。治理前,乌兰布和沙漠不断东进南移,东部边缘已由黄河西岸阿拉善盟扩展到黄河东岸海勃湾区,侵蚀面积近100平方公里,周边城镇乡村苦受侵袭。
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后,中建一局沙漠业态负责人牛东带领团队来到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漠刘拐沙头,实施4万余亩防沙治沙示范工程。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压沙固沙。为了找到高效环保且成本较低的方法,我们走访调研、多方论证,开辟出一块固沙‘试验田’,既用传统的‘土办法’稻草压沙,也用‘黑科技’可降解聚乳酸沙障压沙。”牛东介绍,经试验效果比对,团队采取平沙—压沙固沙—梭梭树种植—嫁接肉苁蓉“四步走”的方法治理沙漠,用稻草铺设方格,辅以可降解聚乳酸沙障,种植具有极强耐旱性、抗逆性及适应性的梭梭树,嫁接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肉苁蓉,在修复沙漠生态功能的同时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治理过程中,牛东团队创新研发出两大机械:一个是轻型压草覆沙机械,在大面积压沙工程中可以大幅度提高工效,同时标准化稻草入沙深度、外露高度和方格尺寸,进一步确保工程质量;另一个是梭梭肉苁蓉同步种植一体机,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工效4倍。
“4年来,我们团队累计完成沙漠治理面积4.8万亩,亲眼见证了‘沙进人退’变成‘绿进沙退’。”站在18米高的一级蓄水池顶,牛东手臂挥动,豪情万丈。随着他的指挥眺望四周,绿色遍地,与天际处的黄色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振奋。
看着家园周围的绿色覆盖面积日渐扩大、沙漠越来越远,感受着刮风天越来越少、风力越来越弱,杨革命诚挚地说:“终于不用担心风沙带给我们伤害了,也不需要再搬家了,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建设者的付出!”
建设者风采
张富成:工程“救火队员”雪圈硬核玩家
在北京中航资本大厦的建设还未完全结束,张富成就被调往内蒙古担任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东区项目经理。“我就是一个‘救火队员’,哪里有问题,领导就说让老张去吧。”张富成的自嘲里带着自豪。中航资本大厦项目既获得建筑业“鲁班奖”又获得“詹天佑奖”,张富成有资本自豪。
张富成是北京延庆井庄镇人,今年56岁,1989年进入中建一局,从工程师、预算员到副经理、项目经理,一步一步踏实前进。“建小汤山医院时我也被临时调去‘救火’。”由于增加了建设项目,进度上不去,张富成被紧急任命为临时指挥。“我加强组织协调,一一捋顺了材料准备、人员协调、施工方案等,按时完成了任务。”
初到乌梁素海时,张富成挺忐忑,“以前都是建房,现在面临一个新领域,而且是一项涉及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性工程。”但喜欢新鲜感、挑战性的张富成很快沉下心来,“一个业态一个业态来呗,先从林草开始,因为当时正是种植季,而我爱人正好是搞农业的。”
对经验丰富的张富成来说,技术难题不是大事,“做个样板区,多探索多研究就明晰了,最大的困难是跟牧民沟通,他们不理解种树这事儿”。
于是,张富成从小事做起,拉近跟牧民的距离:组织共建活动,挖井,修羊道,免费技术指导种树……“牧民爱惜羊,羊有草吃了,有水喝了,不再摔死摔伤了,牧民就慢慢接受并配合我们了。”
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涉及生态、农业、水利、环保等多个领域,需要技术与施工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协同努力。在统筹规划和配置资源的百忙之中,张富成始终关注着牧民的需求,坚持为他们排忧解难。“上我家宰只羊吧!”现在牧民见到张富成,都这么打招呼。
张富成性格的勇敢和坚韧,从他的爱好中可窥一斑。40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富成在延庆雪场接触了滑雪,此后通过自己练习,由游客体验型慢慢变成知名滑雪品牌的赞助滑手,如今更是各种滑雪赛事的常客,足迹遍布七大洲。“顶级的技术动作需要天赋,像我这样的发烧友坚持就行。”张富成认真地说,“想好了自己想做什么,多了解、多付出都能达到,不管有没有天赋。”
2020年春节,张富成成为中国南极腹地单板滑雪第一人。“在南极洲毛德皇后地和WOHLTAT山脉附近,一共滑了4座雪山。当时为了宣传北京冬奥会,我带着吉祥物和国旗爬了这些雪山。”
虽然是雪圈硬核玩家,张富成却强调:“我在冬季不能施工时利用空闲时间去滑雪,主业还是做工程。”的确,眼前的张富成面色黝黑、言行谦逊,更符合工程人形象。“与风沙鏖战,和星辰相伴,亲眼见证漫漫黄沙变成茫茫绿野,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是我终生难忘的项目之一。今后,我将把乌梁素海的修复经验拓展到更多生态工程建设中去,让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
责任编辑:王大治(QJ0026)
作者:颉亚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