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上海, 长江发源的地方,奔流入海的终点, 从雪域高原奔向蔚蓝大海,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不懈探索, 正在长江头尾上演, “治多”, 在藏语中意为长江源头,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 有“万里长江第一县”之称, 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 那里的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 有壮阔冰川,涓涓融水, 藏羚羊等高原生灵在这里肆意奔跑, 还有用生命守望这净土的人们, 罗延海是可可西里的巡山队一员, 每年5至7月, 藏羚羊会上演壮观的大迁徙, 巡山队, 也会开启最繁忙的巡山任务, 罗延海无法忘记, 20世纪80年代, 盗猎的枪声打破可可西里的平静, 藏羚羊种群数量锐减, 一度不足2万只, 1994年,时任治多县委副书记杰桑·索南达杰, 在一次与盗猎分子的斗争中, 英勇牺牲, 前赴后继,日复一日, 巡山队带着英雄的遗志, 守护可可西里, 为救助落单、受伤的藏羚羊幼仔, 在社会各界帮助下, 一个“藏羚羊幼儿园”建立起来, 巡山队员们悉心呵护小藏羚羊健康成长, 如今, 这片脆弱的净土十多年未闻偷猎枪声, 藏羚羊增长至7万多只, 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近危”, 奔涌6300千米, 来到长江入海地, 国际化大都市上海, 人口稠密,寸土寸金, 很多人不知道, 这里也有“候鸟天堂”, 住着诸多“野生居民”, 06:07, 上海崇明东滩, 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 关乎候鸟存亡的“补给站”, 这里的护鸟员金伟国, 能吹出几十种鸟叫声, 有与鸟儿“对话”的本领, 谁能想到, 这位长江尾的护鸟人, 曾以捕鸟为生, 20世纪70年代, 根系发达、生命力旺盛的入侵物种, 大量挤占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 为保护鸟类栖息地, 上海成立了鸟类自然保护区, 投入巨资治理外来入侵物种, 同时大力打击非法猎捕野鸟, 老金“转行”成为护鸟员, 在他的劝说下, 几位捕鸟人也加入护鸟队伍, 共同守护大都市里的小生灵, 保护区之外, 上海的城市环境也逐渐恢复, 公共绿地, 从人均“一双鞋”增加到“一间房”, 启动极小种群恢复工程, 重新引入獐、扬子鳄、麋鹿等野生动物, “微笑”的江豚重现长江口, 憨态可掬的貉在公园里安家, 曾因城市开发而离开的“野生居民”回来了, 来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越冬的小天鹅, 高峰时达到近三千只, 比最少的时候增长几十倍, 君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尾, 不论是一直保护的原生态, 还是大都市的生态转型, 最终都折射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头尾相连, 共护一江水, 出品:李俊 王永前 黄豁, 策划:齐慧杰 陈凯, 监制:胡国香 杨金志, 终审:何险峰, 统筹:谭慧婷, 记者:潘旭 李琳海 董雪 柳泽兴 许东远, 视频: 潘旭 柳泽兴 董雪 李琳海 许东远 张梦洁 李海伟 拉毛卓玛(报道员), 孙千喻(实习) 叶若涵(实习) 潘心怡(实习), 编辑:陈倩 冯筱晴, 鸣谢: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上海市林业总站,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 中共治多县委宣传部,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上海分社, 新华社青海分社, 联合出品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从青海到上海,他们共护一江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乐淘资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问题需要处理,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QQ 91711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