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淘资源 生活百科 新华全媒+|中原麦收这一夜

新华全媒+|中原麦收这一夜

广告位

  袁营,“全国小麦第一县”——河南省滑县的一个普通村庄。,  傍晚,村口乘凉的人群逐渐散去,麦田里的机器仍在嘶鸣。收割机的灯光将夜幕下的麦田照亮,一垄垄小麦被卷入机腹打成麦粒;运粮卡车在田间道路上穿梭,灯光里掀起飞舞的麦屑……,  河南是全国夏粮生产第一大省。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  6月7日晚,收割机在袁营村抢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浩然摄,  今年麦收以来,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还多的中原大地遭遇“烂场雨”。河南“抢”字当头,夜间“抢收”频频上演。7日夜晚,记者跟随袁营村夜间抢收队,见证了“中原麦收一夜”。,  930亩耕地的枣村乡袁营村6日进入麦收,7日迎来收获高峰。,  “两天两夜必须收完!”吴东星既是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抢收队队长。7日傍晚,全村还有约300亩小麦待收。夜里是吴东星给全村定下的麦收最后期限。“现在全国都关注麦收,我们尽快把群众的麦子安全收回家,就是给粮食安全做贡献!”吴东星说。,,  6月7日晚,村支部书记吴东星(右)和农机手沟通收割注意事项。新华社记者张浩然 摄,  夜灯打开的一瞬,袁荣随疲惫的双眼本能地放出亮光。这已是他今年连续奋战麦收的第29天。“5月10号就带着两台收割机去了湖北,现在大概割了3000多亩麦子。”记者坐上袁荣随的收割机,每次眼看就要撞上电线杆和凸起的地垄、地埋管时,袁荣随都能轻松避过,没有一丝慌乱。“往年很少通宵作业,今年天气不好,农民着急收割,我们基本24小时不停。”袁荣随说。,  顾不上吃饭是袁荣随和许多机手麦收期间的常态。在收割机的驾驶舱里,记者看到,为了节省时间,这些早上六七点钟下地,经常到半夜才能吃上第二顿饭的机手们,车里都常备火腿肠和饮料。,  袁荣鹏是袁营村四名村干部之一,也是一名机手。为了抢收,袁荣鹏和70岁的老父亲袁海申组成“上阵父子兵”。袁荣鹏驾驶收割机,袁海申就趁着收割机卸麦的间隙,擦掉挡风玻璃的灰尘,为收割机添加机油。,,  6月7日晚,农机手袁荣鹏驾驶收割机抢收小麦。新华社记者张浩然摄,  作为袁营村最早的机手之一,袁海申说:“农机越来越先进,抢收也更快,最早的收割机连驾驶室都没有,现在的新农机24小时作业都没问题。”,  夜深了,地头等待收割的村民越来越少,枣村乡卫健办的包村干部耿艺梦仍在村头值守。自5月下旬河南进入“三夏”以来,耿艺梦就进驻袁营村,早上骑车进村,晚上半夜才回家。“每天巡逻、协调,啥活儿缺人就干啥。”耿艺梦说。,  夜晚十一点,收割机的轰鸣终于迎来短暂停歇。“已经接近身体极限,一天没吃饭了,再不休息,机手受不了。”在吴东星的招呼下,机手和抢收队员陆续回到村部。十几分钟之后,吃过晚饭的抢收队再次走向深夜的麦田。,  归仓,是抢收的最后一环。滑县所在的豫北地区是河南重要的制种基地。袁营村的麦田全部是种子田。为了帮助农民及时销售,袁营村收割前便与当地多家合作社签订了收购协议。滑县同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向袁营村预定了50万斤种子。深夜12点半,临近抢收结束,合作社白天腾出的仓库已逐渐被填满。,,  6月7日晚,收割机在袁营村抢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浩然摄,  良种归仓,是袁营一夜收获的终章,也是来年丰收的希望。,  今年麦收以来,为应对不利天气,河南省出台一系列应急抢收措施保障夏粮抢收,中原许多村庄都经历了像袁营村一样的抢收之夜,全省也创下单日投入联合收割机13.85万台、日收获小麦1543万亩、一夜收获小麦超800万亩等多项历史之最,成为全国麦区抢收的一例缩影。,  统计显示,截至6月8日17时,全国已收获冬小麦1.86亿亩,收获进度达61%。同期,河南收获小麦7779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91%。(记者李鹏、姜亮、杨金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乐淘资源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问题需要处理,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QQ 917118162

作者: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告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1711816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