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产业互联网 B2B 创业2B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2B互联网,兼具2B企业服务和互联网双重属性。当产业发展遇到瓶颈,C端互联网发展亦遇到瓶颈,二者结合是必然趋势。自2015年启蒙B2B,到供应链金融,企业服务,产业互联网。不知不觉,我已从产业端入to B互联网江湖近5年。2B互联网像个围城,互联网巨头们都在布局2B,资本大佬们都觉得2B有前途。大量的人觉得2B是个好方向、想进来,却也有大量的2B人弃之而去。
十一假期,看到常垒资本 冯斯基《VC给to B创业者的十条建议 》一文,从投资人角度给2B创业者很多非常忠中肯的建议。
从创业者角度,实践探索越多,认知反思越多,越是敬畏商业本质。To B创业者们,真是太南了!为何toB创业?这一点想清楚非常重要,屌丝创业,如果是当作生意,赚更多的钱即是目标;
如果是为了更大的资本价值,就需要学习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就需要保持公司持续的增长,需要克服比赚钱更多的大量问题。
尤其在当前的资本环境下,资本为梦想买单的时代已经过去。2B创业,不仅要有想象力的赛道方向,更要有有说服力的业绩,自强方能万强。某些行业赛道,看起来很大但是太传统,实际能改变的部分很小,可能在当前阶段不适合做互联网化提升,做下去大概率会做成竞争于行业的生意;某些服务赛道,有明显需求增长,但政府主导资源配置的商业领域,往往存在固化的商业关系,创业屌丝们想改变商业规则,挡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某些技术赛道,听起来高大上,但新技术的应用需要时间培育,需要使用者改变观念,2B的管理需求往往只存在于大企业,创业者熬不到现金流转正,也是死路一条。从互联网创业者角度,2B的赛道选择第一重要。
选对一个细分的,有市场增量的,小而分散的,竞争未至红海的赛道,至少胜利了一半。
出身于行业的2B创业者,如行业本身未能达成这些条件,受限于行业背景和积累,也不能换行业,踏踏实实更高效的赚钱,亦是很棒的生意。2B创业,终究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究竟实现什么需求?创造or满足需求2C创造需求还是2B满足需求?C端互联网的逻辑是创造一个需求,或者挖掘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猛打一个需求到爆,这才有了风口的说法。比如买东西、社交沟通、游戏娱乐、murder time、打车出行、吃外卖、买化妆品、自助健身等等。大部分情况下,用户自己也说不清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互联网产品。满足C端用户需求,实际上是创造了一个“淘宝”、“微信”、“今日头条”、“抖音”、“滴滴”、“美团外卖”的互联网产品。而2B互联网,面临的是一个商业社会,原来是存在商业关系和供应商、服务商的。这时候,B端用户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只有能满足刚需,才会切换新的服务商,接受2B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很多时候,B端用户有很多需求,假需求实际上可以理解为锦上添花的需求。获客、金融、科技产品等可以帮助生意做大的需求是相对刚性的,而信息化提升和管理需求,B端企业愿意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则是相对较低的。一个不能满足用户刚需的2B项目,最直接的判断方式,就是公司发展慢。虽然2B的周期长,但2B加互联网,带来的必然是效率上的提高。只要方向做对了,2B列车虽然重量大、启动慢,逐渐也会跑出加速度。随着多样服务逐步验证,最终能形成一列每列车厢都发力的动车组。发展才是硬道理,高速发展的公司,所有细节缺陷都不是问题。如果发展一直慢,就是有问题,选择成为一门生意也是一条可行路。但在当前的资本环境下,60%的VC也没钱,能融到资就可谓南上加南了。资本如何看toB?VC要的是什么标的?资本大多是逐利的,和创业项目在“同一个屋檐下”,伴随企业长期成长的比较难得。这是VC的盈利模式所决定,VC并不是赚的企业的营业利润分红,更多的是要赚估值溢价的钱。所以VC希望百里挑一(差不多真实的比例)的找到合适(值得赌一把)的项目,伴企业的成长一程,寻求可能的IPO上市或者高估值被收购等,存在的潜在NN倍超额收益。但2B创业,本就是一件慢事,挖掘的多数是存量市场,满足的是“唯利是图”的企业用户需求,用的是各种互联网思维和工具,做的是精耕细作的效率生意。这和2C互联网赢家通吃,爆打流量至垄断,然后流量变现的路径大相径庭。硬核高科技型的2B公司是VC最喜欢的类型。